精准扶贫,注入资金更注入信心
“有了这笔钱,一亩地两三千是有得赚了。” 今年,家住峰峪乡沙岭村的张美林获得扶贫贷款3万元,不仅种了60多亩各样的中草药,还用5亩地做黄芹、紫丹参等一些中草药试验田。 大同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按照“政府风险补偿、保证金杠杆撬动、贷款扶贫贴息、落实精准扶贫”的思路,积极开发适销对路的金融产品,不仅有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量身定做的“富民贷”,还有支持扶贫企业、能人大户等好项目的“强农贷”。通过扶贫创业信贷业务,向有劳动能力、有贷款意愿的贫困户和扶贫企业进行精准支持,变“大水漫灌式”的资金帮扶为“精准滴灌式”的金融支持,积极推动外部“输血式”扶贫向自我“造血式”扶贫转变。
在孙家港村,记者遇到了贫困户康子胜。“以前靠天吃饭,今年申请贷款后,改种了5亩黄花,预计3年后每亩纯收入能达到4000~5000元,离脱贫不远了。”这位老实巴交的农民对脱贫充满信心。
服务保障,打通“最后一公里”
“刚起步时,企业规模小、缺少抵押物,但是县信用联社上门服务,仅用7天时间就为我们发放了流动资金贷款200万元。”说起当年的经历,大同县三利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庞乃东心怀感激。依靠信贷支持,该企业如今已成为黄花菜加工龙头企业,带动2300户农户种植,增加农户年收入1.9万元。
为保障金融扶贫工作的高效开展,大同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构建完善的工作机制,制定专项规划、打造专业队伍、单列专项规模、开发专门产品、提供专优利率、建立专门档案、实施专项考核,切实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同时,该社设立自助银行点11个,布放ATM、CDM机12台,安装POS机90台,覆盖行政村82个,使农民充分享受到优质、高效、快捷的金融便民服务。用当地老百姓的话说,县信用联社打通的不仅是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更是开进百姓心里的“金融直通车”。
支持“三农”历久弥坚,信合发展与农同根。据统计,2015年至今,大同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累计投放精准扶贫贷款2.2亿元,帮扶贫困人口3525人,支农扶贫主力军的作用日益突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