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华基金总经理王立新:抓住机会厚积薄发
银华基金总经理王立新:抓住机会厚积薄发 更新时间:2010-10-12 6:50:25 2008年,股市暴跌。银华基金公司逆势而动,高调扩充投研队伍,总经理王立新提出了“大力招人,广纳贤才”的方针。 “市场不好,引进人才相对容易。”王立新看清形势,果断出击,银华投研队伍从20几个人迅速扩容到近90人,公司员工接近260名,投研人员占比超过了1/3。这样的投研队伍不仅在同规模基金公司中处于领先地位,更为公司的未来发展做足了准备,对银华基金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一果断的决策很快结出了丰硕的果实。2009年,银华风光无限:银华价值优选以116.08%的净值增长一举成为2009年标准股票基金的业绩冠军;银华领先策略、银华富裕跻身标准股票类基金业绩前十,银华增强收益债券、银华保本增值混合也分别成为同类基金的翘楚。 “在快速发展的基金业,走得稳固然很重要,但也必须抓住市场给你的机会。”在银华基金的会议室,记者见到久闻大名的银华基金总经理王立新,作为最早的一批基金从业者,基金业十周年,他获得了特殊贡献奖。在他身上有着河北人特有的敦厚与随和,看不见一丝驰骋基金业的锋芒。 “抓住一次机会,公司就可能上一个台阶。”看惯了行业风云变化的王立新,对基金业有着丰富的经验与深刻的洞察。 王立新曾参与南方基金公司的筹备工作,2002年,因为家在北京,王立新从南方基金转战银华基金,任分管产品开发与市场营销的副总经理。“2003年,银华推出了第一只保本基金,受到投资者追捧,卖了60亿,公司走进了百亿俱乐部,解决了生存问题。” 这一役的胜利,为银华走进第一梯队奠定了基础。也给王立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创新很重要,抓住机会也很重要。 看上去很温和的王立新,却很有原则,关键时刻也敢于决策,敢于逆市而动。 2008年底,正是市场最悲观的时刻,“当时,我们内部分歧也很大,加仓需要冒很大的风险。”王立新却果断做出了加仓的决定,“我们的平均仓位超过80%,当时属于较高的水平。”这一决策,对2009年银华基金获得良好业绩无疑有着重要的影响。 2010年,银华继续向前,成功完成了银华保本的集中申购,发行了银华深证100分级基金、银华信用债封闭式基金及银华成长先锋基金,前两只已成立运作的基金都有出色的表现,为投资者带来了较好的收益。 继2006-2007年的大发展之后,基金业似乎进入了整理期,人才流失、治理结构等诸多问题困扰着基金行业,王立新对于未来仍然很乐观。“你必须看得更远,才能够走得更长。”王立新淡然的态度中,流露出一分坚定与执着。 在王立新看来,近几年基金行业管理规模始终在3万亿之下徘徊,原因就在于资本市场过于偏重股市而债市很薄弱,“‘十二五规划’中已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债市。债券市场的发展,将为基金产品创新打开空间,是基金业的希望所在。” 引进人才,加强固定收益的投资力量,是王立新今年工作的重点之一,“未来肯定会出现上万亿管理规模的基金公司,但也一定会以基础市场进一步完善为前提。” 有机会走进基金业,王立新觉得自己很幸运,“希望能给持有人更多的收益,可持续的收益,但市场波动太大,有时候也会亏损,对持有人造成了伤害,我们真的非常痛心。”他真诚而坦率。 业余时间,王立新喜欢看书,历史哲学文化类的书,他都喜欢。北大哲学系出身的王立新学的是形而上,做的却是一件非常务实的事,他希望自己能够在虚与实的两个世界游刃有余,保持一分纯净与超脱。 对于银华的明天,王立新的理想是,做一家受人尊敬的基金公司。 相信三五年之后,我们会看到一个更有特色更优秀更成熟的银华。 王立新精彩观点 ●目前基金管理资产始终在30000亿之下徘徊,根本原因,还在于基础市场的结构和容量问题没有解决。资产证券化是一个大趋势,“十二五规划”已把发展债券市场做为主要工作,债券市场必然会成为未来融资的主战场。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未来肯定会出现上万亿管理规模的基金公司,但一定会以基础市场进一步完善为前提。 ●治理结构是基金公司长远发展的根本。必须把持有人利益、股东利益、管理层利益、员工利益放到合理的位置并有机结合起来,基金公司才能够持续发展。 ●应该把公司发展跟核心员工的利益挂钩,给管理层、给核心骨干一个稳定的预期。人才流失的问题很严重,大家没有一种稳定感,没有长期的明确的预期。这有制度层面的原因。基金业大发展,需要的外因,是基础市场的进一步完善,而内因,则是制度的创新。 ●如果发行成本过高,基金公司发行的冲动会降下来,追求规模的冲动也会降下来。我们可以算一算,如果只是种一颗种子,发三五个亿就够了,不用花那么大的力气,基金公司慢慢会变得理性一些,可以发新产品,但没有必要拼规模。
<.p>bitget国内可以注册吗<.p>bitget最新交易平台<.p>bitget注册入口<.p>bitget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