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产业万亿商机凸显医药旅游迎新发展机遇股

“银发产业”万亿商机 凸显医药旅游迎新发展机遇(股)

“银发产业”万亿商机 凸显医药旅游迎新发展机遇 更新时间:2011-4-29 12:05:50   聚焦银发产业  我国将迈入老龄社会银发产业万亿商机凸显  银发浪潮危与机:社保承压刺激消费?  老龄化提速医药行业迎发展新机遇  老年旅游:鸡肋将变香饽饽  未富先老倒逼产业升级  上海发展老年产业正当其时  医药板块&个股  国金证券:2季度医药生物板块投资策略  广发证券:医药板块二季度投资策略  中投证券:医药板块二季度配置优质白马股  人福医药:生物制品及制剂出口投资值得关注  众生药业:全国推进中成正果  华兰生物:血液制品和疫苗业务双轮驱动增长  仁和药业:渠道变革助力未来发展  海南海药:人工耳蜗渐行渐近  旅游板块&个股  旅游板块:看好二季度表现重点推荐6股  东方证券:短期利好因素不断继续超配旅游股  中原证券:旅游行业春暖花开正当时  国金证券:关注红色旅游阶段性主题投资机会  宏源证券:2011年二季度旅游酒店行业投资策略  渤海证券:旅游旺季来临,区域强烈、主题凸显  中国国旅:政策略好于预期加入强力买入名单  北京旅游:生态京西新名片引入战略投资者  中青旅:景区发展是关键,长期投资价值可期  首旅股份:南山门票分成确定,资产注入进程可期  桂林旅游:核心资产加快培育,经营思路转向灵活  西藏旅游:西藏未来景区资源的集大成者  银发产业--一个新型的蓝海产业正悄然崛起。  国家统计局28日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准,我国总人口为13.4亿人,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经达到13.26%。这意味着,在未来一到两年,我国将正式迈入老龄社会。  社会跑步进入老龄化,与老年人相关的消费需求也将呈现跳跃式增长。业内一致预期,目前我国仅7000亿元产值的银发产业,有望在十二五加速驶入快车道,迈向万亿规模。  13.26%!国家统计局28日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准,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经达到13.26%。按照联合国传统标准,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的10%,为老龄化社会,超过14%为老龄社会。也就是说,在未来一到两年,我国将正式迈入老龄社会。  人口专家认为,对于我国来说,从老龄化社会到老龄社会,既有如何尽快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的严峻挑战,又有发展银发产业即老龄产业的难得机遇。  首个老龄化冲击波将至  统计局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据此测算,我国老年人口已近1.78亿。对此,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昨日在发布会上表示,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在加快。  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翟振武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我国老龄化程度还会继续加快,未来二十年我国将面临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并将于十二五期间迎来第一个人口老龄化冲击波。  在上个世纪50年代,我国人口增长率特别高,这意味着接下去几年将有一大批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步入老年。总的来看,这个人口老龄化冲击波将持续7至8年的时间。翟振武说。   据人口计生委估计,60岁以上老年人将从十一五期间每年净增480万提高到十二五期间的每年增长800万,到2015年老年人口总数将突破2亿。   老龄化进程提速将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很大的挑战;一方面,未来劳动力人口的负担将大幅上升;另一方面,养老服务体系不完善,将对整个社会产生直接考验。   产业发展远未满足需求  在翟振武看来,由于十二五是我国第一次遇到大批人口进入老年的情况,养老机构、老年医院、老年住宅、老年服务体系,都面临考验。  眼下,养老机构床位紧缺就已经体现了老龄化带来的冲击。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全国各类养老机构有38060个,床位只有266.2万张。据有关部门测算,我国养老机构的床位缺口至少达到300万张。  同时,我国养老产业还存在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国务院参事、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魏津生认为,我国老龄产业目前仍然主要局限在以生活照料为主,功能泛化的老龄服务业,十分缺乏以护理看护和社会化服务为重心的老年服务业。  从老龄产业的细分行业来看,硬性老龄产业包括老年健康医疗用品产业、老年食品保健产业、老年生活用品产业、老年居住建筑产业、老年复健及辅助用品产业、老年休闲及娱乐等行业的开发仍然十分不足。  总量小、品种少、企业少、规模小,传统产品多,科技含量少。魏津生如此总结硬性老龄行业的现状。  不仅硬性老龄行业跟不上,软性老龄行业更是明显发展滞后。魏津生认为,在老年旅游、老年教育、老年保险、老年财务规划和后事规划等等软性老龄产业中,目前有的只是低水平的开发,有的甚至是一片空白。   银发产业加速驶入快车道  硬币的另一面,是老龄化加速将大幅拉升老年人的消费需求,目前仍较弱小的银发产业有望在十二五时期驶入快车道。  截至目前,我国老龄产业产值仅7000亿元人民币。  北京大学副校长刘伟预计,到2015年,我国老年人总数将突破2亿人,到2025年将超过3亿人,2045年,将达到4亿人。  尽管目前还没有关于老年人消费能力的精确预测,但一些粗略的测算已经可以看出老年人的消费潜力。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城市的老年人中有42.8%的人拥有存款,每年老年人的离退休金、再就业收入、亲朋好友的资助可达3000亿至4000亿元。  另外一个不容忽视而又无法统计的是子女对老年人的扶助与赡养的支出,在中国孝道的民族精神中,子女为父母的支出将极大提高老年人的购买能力。  中国民主建国会去年年底公布《立足国情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专题调研报告指出,目前中国老龄产业产值仅7000亿元人民币,到2030年有望形成老龄、少儿、成人产业三分天下的格局。  从亚洲其他国家的情况也可以看出银发产业的增长空间。据估计,1998年,日本老人消费的商品和服务总值达到2200亿美元,而且这个数字还不包括老年人在医疗方面930亿美元的花费。有预测认为,到2025年,日本的银色产业将拥有6270亿到7460亿美元的市场。  另据韩国三星经济研究所去年公布的一项调查报告预测,到2025年,韩国的银色产业产值将达到27万亿韩元,而在2000年,这一产业产值仅为17万亿韩元。  刘伟认为,老龄产业的兴起是老龄化社会不可逆转的趋势,这里既包括了传统老龄产业,如服装、医药、食品、特殊商品、交通、保健等,又包括了现代老龄产业,如娱乐、旅游、金融、地产、社区服务和老年教育等多种行业。  老龄化提速医药行业迎发展新机遇  作为一个普通的股民,朱先生最近突然开始关注起医药股。  目前家里有6个老人,我发现医疗保健支出已经成为我们家食品之外的第一大支出。朱先生告诉记者,正是出于一个普通消费者的切身体会,因此开始在股市上逐步买入医药股,以对冲未来高昂的潜在医疗支出。  他非常看好生物制药和心血管类为主导产品的上市药企。  伴随我国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与朱先生这样类似的家庭会越来越多。这一趋势将对我国社会、经济等各方面产生较大的影响。具体到医药行业而言,这将直接刺激我国医药消费的飞速增长。医药行业内外一致判断: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将为医药市场带来黄金十年的重大机遇。  昨天出炉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达13.26%。据介绍,发达国家经验表明,老龄化人口的医药消费占整体医药消费的50%以上,且人的一生当中,80%的药品消费是在最后20年发生的。  老年人口总量的迅速膨胀以及占总人口比例的迅速提高,将成为推动医药市场扩容的重要因素,对整个行业的发展都将作用深远。九州通董秘办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  在从容医药基金合伙人姜广策看来,未来医药行业非常值得看好,核心逻辑就是中国即将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世界的比例超过1/5,居世界首位,并且还在以年均3.2%的速度递增,几近总人口增长速度的5倍。  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的相关上市公司,会成为大家研究的重点;而老年患者常见的一些重大疾病,比如心脑血管等疾病,与之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也会在这种人口结构的变化趋势下,继续有不错的表现。姜广策说。  民族证券医药行业研究人士指出,抗肿瘤药物、心脑血管药物以及减肥药是老年人最为需求的三类药品。  正因为中国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我们公司加大了抗肿瘤药物的研发。上海一家生产化学原料药公司的一位销售总监向本报记者透露。支持该公司从化学原料药向抗肿瘤药物转型的理由很简单:老年人詈患肿瘤的机会比较高,市场需求很大,目前全球的抗肿瘤药物市场的规模在500亿美元左右,而在中国也存在500亿元以上的巨大市场。  同时,他也提醒,抗肿瘤市场已经开始充满激烈竞争,国内已经有恒瑞医药、奇鲁药业等很多家公司参与。  记者调查发现,券商机构人士也相当看好老年龄化对医药股带来的投资机会。2011年开始,美国的婴儿潮一代将逐步退休,中国建国后出生的一代,也将面临老龄化,就是世界主要国家都将进入人口老龄化时期,这将直接刺激医药消费的快速增长,从而带动医药企业利润增速的提高,带动医药股整体市盈率的提高,对于股市投资者,老龄化带来的是长达10年以上的医药股投资机会。  老年旅游:鸡肋将变香饽饽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一个庞大且潜力无穷的市场也随之孕育。其中,旅游作为一种社会化活动,正逐渐成为老年人的主要休闲方式。业内人士表示,老年旅游作为银发产业的一部分,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  根据欧美发达国家经验,老年人的出游比例高达60%以上,美国超过55岁的人口中有47%的人有远程出国旅游的经历。在庞大的消费群体面前,老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升级。  业内人士表示,老年人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有与中青年旅游者不同的消费内容、消费能力和消费习惯等等。老年旅游市场作为旅游市场中的一个特殊的细分市场,有着区别于其他旅游细分市场的一些明显的特征。  比如,由于生理、心理特点,老年人在出游方式的选择上更喜欢参加旅行社组织的旅游团。因此旅行社在设计旅游产品的时候,不可忽视这个极具潜力的老年旅游市场。对于已经退休的老年人来说,春秋是最好的出行季节,这成为旅游淡季重要的补充。上海一家旅行社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目前各大旅行社都已经推出多种双亲团、银发团等老年旅游团队路线,预订情况逐年增加。  此外,因为老年团队出游需要专业看护,因此,专门针对老年人的食住行游购娱的专业市场将获得很大的发展契机。  不过,业内也指出,目前的旅游行业对老年市场的准备仍嫌不足。比如,硬件条件较差产生的接待压力,旅游产品不能满足老年游客需要,老年旅游专门化程度不够等。旅游企业的服务质量必须尽快提高,以适应老年旅游市场的扩张。  未富先老倒逼产业升级  ⊙记者梁敏○编辑艾家静  未富先老已非危言耸听。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昨日公布,全国总人口为13.4亿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表示,普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继续得到有效的控制。这也缓解了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一个较好的基础。  但值得注意的是,城镇人口比例已接近半数,比十年前提高了大幅提高了13个百分点,城镇化进程提速;此外,劳动年龄人口增速在放缓,年均增速仅为0.3%,老龄人口比重上升,中国面临未富先老的问题。专家表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升级迫在眉睫。  人口红利临拐点未富先老将凸显  昨日公布的数据中,最引人关注的无疑就是人口的年龄构成数据,特别是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和老龄化人口的比例。  数据显示,我国15-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为9.4亿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8亿人,占13.26%。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3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  从普查数据可见,短期内中国还不会面临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但专家指出,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增速在持续放缓,人口红利在十二五末或将迎来拐点。  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也表示,尽管过去十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量依然在增加,但增速却在放缓。十二五期间,正好是农村劳动年龄人口转移数量,不再足以补偿城市的需求的变化时期,两者相抵消,在2015年的时候,全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增量等于零,此后会变为负增长。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变化,劳动力开始持续短缺,是先老的一个表现。  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翟振武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达到最高点,然后缓慢下行。  有专家指出,其实,过去30年我国经济能保持10%左右的增速,与充分挖掘了人口红利有关。而随着人口红利消失,中国未富先老特征更加突出。  劳动力结构渐变城镇化进程加快  事实上,近年来,沿海地区频频出现的用工荒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长速度在逐渐减缓。  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霍德明指出,劳动力结构改变倒逼着产业升级,中国原来是廉价劳动力或者劳动力密集行业的国家,但是现在面临产业升级,这种廉价劳动力可能不再能够持续下去。蔡昉认为,要解决未富先老的问题,就需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要从全都靠投资来加快生产,转向依赖生产率的提高,使得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与此同时,普查数据显示,全国城镇人口达到了6.66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是49.68%,比2000年上升了13.46个百分点;2000年比1990年前一个十年,城镇人口比重上升了9.86个百分点。  这充分说明后十年城镇化进程在加快,也标志着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马建堂表示。  分析人士指出,过去十年是我国城镇化最快的时期,城镇化有助于拉动内需,推进城镇化必将有效拉动市场需求,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但也要注意到,尽管城镇化水平得到了快速提高,但大量的矛盾没有化解,遗留的问题很多。  此前蔡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指出,现在城镇化的核心就是农民工。1.5亿农民工,除了4%是从农村迁移出去的,另96%都进了城,但这部分人没有完全被纳入社会保障的体系,他们的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等和城市的差距都非常大。  此外,有专家也表示,近年来,地价房价、资源品价格以及劳动力价格持续较快上涨,今后城镇化的成本将明显提高。正因如此,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15年末城镇化率达到51.5%,和过去相比,这个速度显然不是太快。  统筹考虑未雨绸缪  此外,数据还显示,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男女性别比例失衡有所缓解。但新出生人口中,男多女少的问题反而比十年前严重了,新出生人口的性别比为118.06,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116.86上升了1.2个百分点。  对此,马建堂表示,这次人口的普查数据反映出我国人口、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着一些矛盾和挑战,一是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在加快,二是流动人口的规模不断扩大,三是出生人口的性别比偏高,这些都会给我国人口、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重大影响。  马建堂指出,我们要未雨绸缪、统筹考虑,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积极应对人口发展带来的新挑战。  蔡昉认为,在十二五期间,要合理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要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新农保制度要实现全覆盖,建立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体制,实现基础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银发浪潮危与机:社保承压刺激消费?  中国正在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1.78亿人,占比13.26%,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老龄化程度迅速加深。  值得关注的是,伴随着老龄人口的比例增加,14岁以下的青少年占总人口比例迅速减少。根据普查结果,0岁~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较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昨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说明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人口普查得出的老龄化加快是意料之中的事。他介绍,目前三四家全球和区域研究机构所做的研究表明,中国在加速老龄化。联合国的一份报告显示,到2049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将占总人口的31%,老龄化程度仅次于欧洲。  根据国际通用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处于老龄化社会。  目前全世界有60多个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与发达国家的先富后老不同,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时,可能未富先老。  老龄化程度加深除了直接影响经济增长外,还将对社会保障体系造成很大影响。  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社保制度改革自上个世纪90年代至今持续不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应对老龄化加深带来的压力。  郑秉文表示,中国的老龄化已经敲响警钟,需要决策者提前做好制度改革准备,以应付即将到来的挑战。  郑秉文分析,财政转移型的社保制度解决的是资金问题。但老龄化带来的直接问题是养老服务的不足。有了现金,未必有服务。比如数量众多的失能老人、慢性病老人,可能会面临有钱买不到服务的问题。  郑秉文建议,应提前做好准备,为社会机构养老、居家养老的社区服务等产业提供好的发展环境,以满足不断增加的老年服务需要。  但从另一个角度说,老龄化人口增加也意味着中国有巨大的养老和社会保障建设需求,这也将创造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  摩根士丹利发布的《2020年前的中国经济》就认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储蓄者占总人口的比例将会下降,而纯消费者的比例则会上升。这将导致家庭平均储蓄率的下降。我们预期政府将加大力度,要求盈利能力强的大型国有企业向国家支付红利,而这又将导致企业储蓄的减少。政府储蓄并不会因为收取国企的红利而增加,但国内储蓄却会因此而减少。储蓄率的下降将导致投资率以及资本形成的走低。消费占GDP比重将会上升,投资占GDP的比重将会下降。  上海发展老年产业正当其时  上海已经提前迈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09年底,上海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315.7万人,占总人口的22.5%,老龄人口比重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上海人口预期寿命已经达到81.3岁。不断提升的老龄人口比重,一方面为上海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带来不断增大的压力,但另一方面,也为上海在全国率先发展老龄产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老龄产业链长、涉及面广,不仅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社会和谐稳定也至关重要。上海要紧紧抓住老龄化时代机遇,深入研究老龄化特点需求,积极培育延伸老龄产业链,努力把老龄产业培育成为上海的朝阳产业,以老龄产业的率先发展带动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  第一,准确把握老龄需求,加强老龄产业政策引导。老龄人口有着不同于其他年龄段人口的独特需求特性,突出表现在,一是受健康状况下降影响,对医疗保障的刚性需求强烈;二是对社会性服务的需求较大,特别是居家养老类老龄人口的就餐、医护等需求旺盛;三是受收入条件制约,对各类服务的需求价格敏感度较高。因此,需要根据老龄人口的独特需求特性,制订针对性的老龄产业发展政策,政府补贴要重在满足老龄人口的刚性需求,有效满足老龄人口的社会性服务需求;同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弥补政府资金投入在满足社会性需求方面的不足,深入挖掘老龄人口的多样化需求。  第二,深入分析产业特性,延伸拓展老龄产业链条。老龄产业链涉及医疗、养老、通信、餐饮、旅游、财富管理等多个产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体系。当前,上海老龄产业的发展还仅仅停留在基本医疗、集中养老等方面,对老龄人口其他方面的需求开发远远不足,老龄产业体系还没有培育起来。要深入挖掘老龄人口的多样化需求,延伸拓展老龄产业链,加快发展附加价值高、技术含量高、技能要求高的老龄产业,发展壮大老龄产业体系,带动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  第三,强化市场主体地位,扶持壮大一批龙头企业。老龄产业的发展不能仅靠政府资金支持,市场主体的积极介入是老龄产业发展壮大的关键。政府要明确老龄产业发展政策导向,积极培育老龄产业生态体系,扶持壮大一批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的发展带动一大批为老服务的企业发展,带动相关领域社会资源的投入。要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加强老龄产业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建立老龄产业标准体系,努力把上海打造成为中国老龄产业的标杆引领。  第四,不断完善为老服务,营造良好社会舆论环境。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积极推动全社会形成为老服务的意识,大力开展各种为老志愿服务活动,不仅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托,而且还能够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以老龄事业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维护社会的稳定。  中投证券:人福医药生物制品及制剂出口投资值得关注  人福公布2010年年报,收入同比增65.8%,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同比增7.44%,EPS0.46元,扣非后EPS0.44元,和预期一致。公司拟10股派0.4元。  收入和扣非后利润大幅增长。人福2010年收入22亿元,同比增长65.8%,其中医药收入18亿,增长63%;净利润2.16亿,增长7.44%,扣非后净利2.06亿,增长86%。收入大于利润增速的原因是医药商业增长迅速。  医药主业日益突出,药品贡献了81%的毛利。10年医药业务收入占到全部收入的82%,其中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74.9%,安全套业务占总收入7.1%;医药业毛利占全部毛利的85.7%,其中药品毛利占总毛利80.8%,是利润贡献的主要来源。  宜昌人福仍然是公司最大的利润来源,增速看好。2010年宜昌人福收入8个亿,同比增长32.8%,利润2.3亿,同比增长91%,麻醉药系列销售额约6亿。高端品种瑞芬太尼增长40%,舒芬太尼增长约70%,均成为超过2亿元大品种。而芬太尼在舒芬的强势推广下仍然保持了不错的销售。  新领域业务可以期待。人福借助自己的投资经验,集中主力投资医药产业。生物制药领域,公司收购中原瑞德70%股权布局血制品,收购武汉光谷人福100%股权、深圳新鹏剩余49%股权意在基因工程药物。制剂出口领域,公司增资人福普克,收购美国普克45%股权,并着手生产基地的FDA认证与ANDA申报,意在制剂出口欧美规范市场,未来2-3年将成为公司的新看点。  持续增长可以期待,维持强烈推荐评级。在考虑华夏学院转让完成及股权激励费用前提下,我们预测11-13年EPS为0.69、0.86和1.12元。  华泰联合:众生药业全国推进中成正果  1、公司主营收入及净利润持续增长。公司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6.41亿元,同比增长16.16%,实现利润总额1.53亿元,同比增长33.47%,归属于上市股东净利润1.32亿元,同比增长31.05%,收入及净利润持续增长。我们对公司的关注着眼于两点:中成药占比提升表现和全国战略推进进度。  2、普渡众生,中成正果。公司对化学普药采取维持的经营策略,而以高毛利率成长性更好的中成药业务作为战略重点。2010年公司中成药业务收入占比已经持续提高至76.70%,中成药业务利润占比则达到了88.52%。  3、全国市场战略推进顺利。公司过去是以华南为主要营销区域的地区型药企,目前正通过自建营销队伍方式向全国市场持续进军。2010年广东省外市场收入2.02亿元,总收入占比提升至31.60%,同比增速38.55%,远高于省内收入7.74%的增速,全国市场战略推进顺利。  4、心脑血管品种保持高速成长趋势。复方血栓通系列占公司总收入46.56%,07~10年销售收入复合增长31.61%,2010年达2.97亿元是公司绝对的王牌产品;脑栓通胶囊是公司增速最快的产品,预计2010年收入达到5000万元左右,已经成为公司一线主力品种。  5、OTC品种增长稳定。2007~2010年间,主要品种众生丸复合增速接近20%,2010年收入1.14亿元;清热祛湿颗粒复合增速接近15%,2010年收入2326万元。  6、未来还需关注新产能投放。公司调整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投资进度,原定2011年年中达产新产能因此推迟释放,未来需关注新产能具体投放时间。  7、盈利预测:根据新产能延期达产实际我们调整公司2011、2012年EPS分别为1.51元、2.06元,我们预计随着省外市场进一步拓展、新兴产品的增长以及新产能的最终投放,公司未来几年有望实现35%左右业绩增速,维持对公司的增持评级。  8、风险提示:主导品种增速放缓,省外市场扩张速度低于预期,中药材涨价造成成本提升。  海通证券:华兰生物血液制品和疫苗业务双轮驱动增长  公司公布了2010年报,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26162.07万元,较上年增长3.37%;营业利润79983.16万元,较上年增长3.98%;利润总额81867.13万元,较上年增长4.5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1236.05万元,较上年增长0.64%。实现每股收益1.06元,低于我们的预期。  甲流疫苗销售额同比减少51.81%。2010年1月份,公司接到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下达的1225.047万剂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的生产计划,甲流期间公司共接到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下达的5225.047万剂甲流疫苗生产任务,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同相关部门协调解决剩余甲流疫苗款事宜,共确认1500余万剂甲流疫苗收入,剩余769万剂甲流疫苗未确认收入。  甲流疫苗2010年销售额为30872.68万元,同比减少51.81%,毛利率为87.75%,同比有所提升,此会业务仍占公司总收入的24%,贡献了28%的毛利。  其他疫苗的增长较快。公司积极调整经营结构、优化产品结构、取得了显著成效,除甲型H1N1流感裂解疫苗外,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和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的销售收入都实现较快增长。除甲流疫苗外的其他疫苗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20299.45万元,同比增长96.23%,占总收入16%,贡献了18%的毛利。  血液制品增速57.66%。报告期内血液制品实现收入74979.76万元,同比增长57.66%,其中静丙增长较快,实现27415.71万元销售额,同比增长90.59%,毛利率为71.69%,提升2.73个百分点;白蛋白销售额30150.36万元,同比增长14.63%,毛利率提升了13.99个百分点至68.27%。  利率的提高也说明这一点,实现学业制品品种多元化,优化产品结构,进一步提高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类制品在血液制品销售中的比重,将是公司血液制品未来的战略方向之一,公司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几家能够生产凝血因子等小制品的企业之一,此类业务基数小,增速快,市场供不应求,我们认为或成为公司未来增长亮点。截至2010年底,公司已拥有18个单采血浆站,其中15个已经开始正式采浆,重庆潼南、彭水、巫溪站已获批,正在建设中,单采血浆站数量在同行业企业中领先,主要集中在贵州、广西、重庆和河南。  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公司在血液制品资源、技术、产品线等诸多方面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疫苗研发能力也将促进公司业绩持续增长,预计2011-2013年每股收益为1.45元、1.89元和2.46元,目前股价相对这三年的PE分别为29倍、22倍和17倍,目前公司总市值为244亿元,在医药股中算偏大市值,我们给予增持评级。  兴业证券:仁和药业渠道变革助力未来发展  事件:仁和药业发布年报,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13.67亿元,同比增长39.07%;净利润2.26亿元,同比增长32.88%;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20亿元,同比增长30.12%;每股收益0.52元。分配预案为每10股送现金0.556元,转增5股。  点评:公司业绩基本符合我们的预期。  1、2010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9.07%。营业收入快速增长主要是由于本年度公司收购的江西仁翔药业纳入合并报表范围所致。公司持有江西仁翔药业51%的股权,其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3.43亿,为公司贡献了89.37%的收入增量,剔除此影响,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15%。  2、2010年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32.88%,稍逊于收入增速。从毛利率来看,以医药商业为主的江西仁翔药业合并报表,拉低了公司整体毛利率18.37个百分点。尽管公司在2010年大力减少妇炎洁、可立克和闪亮的广告费用,减少聘请明星代言等费用,使本年度销售费用率大幅下降17.06个百分点,但净利润率还是微幅下降1.11个百分点。  3、2010年医药工业业务增速放缓,归因于公司的渠道改革。我们剔除江西仁翔药业合并报表的影响,本年度销售收入同比增幅不到5%。医药工业增速的放缓归因于公司于2010年以暂时性牺牲销量为代价,全面对渠道进行改革。目前公司的一线产品通过100%控股子公司--仁和药业有限公司进行销售,二线产品通过控股85%的子公司--中方药业进行销售。渠道改革之后,仁和药业及中方药业之下经销商分为三级。首先由三级经销商获得零售终端的产品需求量,并上报给二级经销商,二级经销商再把需求汇报给一级经销商,然后由一级经销商将产品需求报给公司,并向公司付款,最后,由公司统一将产品直接发送到终端。另一方面,公司采取与代理商共同拓展渠道的模式,例如,协助一级经销商,往下铺到二级经销商。目前,公司一级经销商有35家,二级经销商有318家,三级经销商有1800家。公司采取这样层级管理的渠道和直接发货至终端的模式,有利于维护渠道的秩序、防止渠道囤货、串货等情况的出现,加强对终端地控制。公司有序的渠道逐步建立,虽然短期工业业绩受到影响,但是,从长远来看其为公司未来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公司产品销量今年有望获得恢复。  4、公司逐步涉足处方药领域。公司在2011年3月的非公开增发预案中明确提出将对江西制药实施收购。这意味着公司将吹响公司进军处方药的号角。江西制药以处方药生产销售为主,拥有药品文号337个,其中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有125种,主要产品包括硫酸小诺霉素、依帕米星等。江西制药具备年生产针剂3亿支、片剂30亿片、大输液2000万瓶、胶囊1亿粒、冻干粉针200万瓶、抗生素发酵规模800立方米的生产能力,其2010年实现收入1.3亿,利润总额97万。江西制药规模不大,利润率很低,如果仁和药业完成收购,业绩有改善空间。  5、多元化的营销策略,不断强化品牌形象。公司目前的主打产品仁和可立克、优卡丹及妇炎洁等已经在市场上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公司未来将继续通过电视、网络、平面广告,终端促销等多元化的营销策略,不断强化公司的品牌形象。另一方面,公司在2011年计划推出仁和健康到家主题广告,该广告以突出仁和企业品牌为目的,并融合仁和旗下的知名品牌。这样的广告策略有利于借助已经在市场上树立良好形象的产品夯实、强化整个企业的品牌。  6、盈利预测。我们预测公司2011-2013年的EPS分别为0.67、0.85和1.07元。我们看好仁和药业在OTC领域已经树立了良好的品牌知名度,同时有序的渠道已经建成,对终端的控制力得到加强,我们继续给予公司推荐评级。   申银万国:海南海药人工耳蜗渐行渐近  公司业绩低于预期,受灾损失与增发推迟是主因。1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13亿元,同比增长18.6%;实现净利润3352万,同比大幅下降48.9%,每股收益0.16元,低于我们0.20元的预期。10年四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3亿元,同比大增106.1%;却只实现净利润15万元,同比下滑93.0%,环比下滑97.6%,盈利低于预期。业绩低于预期的原因有二:1)10年公司不幸遭受火灾、水灾侵袭,分别确认580万、500万营业外支出;2)人工耳蜗已通过专家评审,公司可能于11年上半年启动增发,我们推测公司10年业绩可能有所平滑。  新特药与头孢制剂盈利能力增强,普药与原料药快速增长。10年公司肠胃康和紫杉醇注射液合计实现收入1.36亿,同比微增4.0%,毛利率则提升8.2个百分点至82.1%;头孢制剂系列实现收入1.35亿,同比微增2%,毛利率从去年的22.3%提升到30.9%。我们认为公司收入确认有所保守,毛利率同比大幅上升显示相关产品盈利能力增强。公司原料药业务实现收入1.43亿,同比增加27.3%,在原料药新的产能投放和不断增强的市场开拓力度下,公司原料药业务有望延续快速增长势头。  期间费用大幅增加,经营活动现金流充沛。期间费用率上升5.5个百分点,达到25.9%,其中销售费用增长64.4%,销售费用率上升4.1个百分点,主要系公司加强销售推广及市场开发活动;管理费用增长31.9%;财务费用增长43.7%。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0.24元,远超0.16元的每股收益。  人工耳蜗渐行渐近,增发完成后公司将迎来业绩与估值双重提升。人工耳蜗已于10年底顺利通过专家评审,有望于近期获批生产。力声特是国内唯一家能够生产人工耳蜗的企业,得益于价格优势以及渠道优势,预计人工耳蜗上市后其国内市场份额将迅速提高。人工耳蜗获批后,海药将立即启动增发事宜,分享人工耳蜗带来的业绩增长和估值提升的双重好处。我们维持公司11年-12年0.36、0.57元盈利预测。基于人工耳蜗巨大的市场空间,我们认为公司是一支可以突破传统估值的医药企业,维持增持评级。  国金证券:2季度医药生物板块投资策略  行业策略:基于行业降价政策陆续出台并趋缓,以及一季报后对业绩的过高预期逐步修正,行业未来负面因素将逐步减少,预计二季度后期医药股将逐步迎来投资的机会。我们建议二季度继续首配我们前期推荐的规避政策风险组合,并视基药定价政策的出台情况择机加大对独家品种的配置。  推荐组合:  1、保健类中药:同仁堂、康美药业、云南白药、东阿阿胶、紫鑫药业  2、医疗服务、商业、生物制药:爱尔眼科、尚荣医疗、复星医药、华东医药、华兰生物  3、国际化及研发创新的企业:海正药业、恒瑞医药、莱美药业、恩华药业  4、维生素:浙江医药、新和成  5、成本控制能力强、规模大、受益于基药的龙头:科伦药业  6、受益于基层需求释放的独家品种:中新药业、华润三九、双鹤药业、昆明制药。  广发证券:医药板块二季度投资策略  行业稳定增长,估值有所回落  2010年1-11月,医药制造业收入及利润总额继续维持较快的增长趋势,分别同比增长26.50%和29.84%。我们认为2011年的行业增速将出现前低后高的趋势,鉴于2010年2月增速达到顶点后回落,所以我们认为行业增速可能在2011年2月见底,并在2011年呈现上升趋势,全年的行业利润增长速度在25%-30%左右。医药板块PE水平低于05年以来的历史平均值,但溢价率仍然较高。我们认为医药板块目前估值水平已经处于合理水平,但舆论环境和政策给行业带来的不确定性,无疑将影响到市场内投资者的心理。  从行业规律和政策方向寻找投资机会  我们认为近期内医药板块除个别子行业外难有整体性行情,重点可以关注产品价格上涨的化学原料药公司。医药整体性行情有望随行业增速提升和溢价率下降逐步到来,支撑医药行业黄金十年的主要根基是人口老龄化加速带来的医药需求主体增长、城镇化和居民收入增加带来的生活方式改变、医改带来的政策影响等几个方面的因素,所以我们的中长期投资方向主要看好老龄化带来的大病种领域、保健品和膳食营养补充剂领域、基本药物目录中的独家品种领域和收益于政策同时对药品价格不敏感的医疗器械领域。  重点推荐公司  中恒集团、汤臣倍健、鱼跃医疗、新华医疗、尚荣医疗、益佰制药、康美药业。  中投证券:医药板块二季度配置优质白马股  政策回顾:2011年以来,最受关注的医药政策莫过于政府投入、降价和公立医院改革。我们认为,大幅增加的政府投入最重要的流向是医保和基层医疗机构建设;降价已成为常态,对有创新能力推出新产品的公司影响很小;公立医院改革是11年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非基层医疗机构则迎来民营资本进入良机。  政策前瞻及判断:2季度有望公布的新政有:维C准入条件--长期利好,短期供大于求的局面不会改变,建议谨慎投资;流通十二五规划--提高集中度,利好商业巨头;生物制药十二五规划--利好创新药企。  行业资讯:1.2010年医药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长状况良好。已公布年报或快报的企业中,48%的企业利润增速超30%;2.原料药方面,VD3回落,7-ACA预计仍将下行,VE有可能小幅上涨。  医药板块3月市场行情回顾。3月板块整体跌幅为1.12%,弱于上证指数1.75%的涨幅。并且板块内部分化较为明显,一线优质股下跌较多,而题材股、带有周期性的原料药上涨幅度较大,如受益于地震概念的美罗药业;受益于维生素涨价的新和成、浙江医药、鑫富药业;受益于新药进展的江苏吴中;受益于定向增发预案公布的ST中源等。  投资建议:短期来看,4月份我们建议配置1季度业绩有望大幅增长的公司为主,组合为天士力、天康生物、尚荣医疗、康恩贝、上海医药。中线来看,二季度我们建议配置相对估值已处于低位的一线白马股,组合为:恒瑞医药、云南白药、华东医药、爱尔眼科、国药股份。

<.p>bitget怎么下载

<.p>Bitget交易app

<.p>bitget最新下载链接

上一篇: 银华陆文俊钢铁板材被低估关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基金网
下一篇: 银易投资谈谈站上2万美元关口比特币的大牛市又归来了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