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刚看清CPI本质才能对症下药

王国刚:看清CPI本质才能对症下药

王国刚:看清CPI本质才能对症下药 更新时间:2010-12-7 7:58:38   ⊙记者 卢晓平 陈俊岭 编辑 刘玉凤  继今年10月国内居民物价消费指数升至4.4%的年内新高后,市场普遍认为11月份CPI有望再攀新高。“通货膨胀”似乎已成市场共识,但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王国刚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1998年以来,十多年来中国就不存在通货膨胀。  王国刚介绍,自1998年以来,国内物价经历了三次大幅的上涨,CPI峰值分别为5.3%、8.3%,最近出现的这一轮,从今年5月份开始,截至目前,最高点为10月份的4.4%。王国刚说,西方将连续六个月CPI增长率超过3%定义为通货膨胀。尽管从表面看,今年我国CPI已经连续多月超过3%,但中西方CPI并不是同一个概念。西方国家通常所说的CPI不包含农产品和资源类产品,而我国CPI由8类构成,其中食品类权重达到1/3。如果把食品类从中剔除,那么,其他7类的非食品类物价综合指数自1998年以来就从没超过2%,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中国不存在通货膨胀。  对于“物价涨了就是通胀,通胀就找货币政策”的观点,王国刚称这是一个认识误区。“导致病人发烧的原因有很多,你不能把所有发烧都当感冒来治。抑制物价上涨也需要对症下药。”他认为,物价变动也是由多种成因造成的,其中大多数与货币政策的松紧基本无关,因此,既不能用“通胀”或“通缩”冠之,也不应对CPI变动简单地采取对应的货币政策。  王国刚说,强调当前物价上涨并非通货膨胀,不是说不要治理这种物价上涨,而是说要运用能够治理的方式来治理。在前些年的几轮物价上涨中,应对措施主要是财政政策。此次,国务院出台的稳定物价16条,也是集中运用财政和行政措施。  在目前国内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农产品、资源类产品的价格上行是客观趋势。国内宏观调控的目标不在于抑制这些产品的价格上涨,而在于熨平这种价格上涨走势,以防价格上涨过快而影响到经济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从这个角度上看,问题不在于“治理”,而在于“熨平”。  王国刚判断,明年物价走势将“前高后低”。他说,此前没有实施价格调整的资源类产品价格还将陆续上调,这将推动CPI上涨。至于“后低”,王国刚认为今年下半年的基数高是重要原因。  作者:卢晓平 陈俊岭 编辑 刘玉凤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OGP影像测量仪

ogp-cnc光学影像测量仪

光学影像测量仪

自动测量仪器

上一篇: 王喆中信建投估值修复行情将延续至4月初
下一篇: 王国刚避免政策调控短期化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