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缩政策效果逐步显现增长趋缓宏观退烧

紧缩政策效果逐步显现 增长趋缓宏观退烧

紧缩政策效果逐步显现 增长趋缓宏观退烧 更新时间:2011-4-5 10:42:28   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在连续三个月下行后,4月1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的3月份数据显示, PMI从2月的52.2点显著回升至53.4点,但令市场担心的是,其中作为PPI先行指标的购进价格指数将会大幅增长,从而预示着通胀将进一步向上,进而触发央行在清明节前后出台加息措施。央行的态度十分明确,通过不断的紧货币手断来达到控通胀的目的,而这种紧缩政策在二季度尤为明显,而这必将引发经济的退烧。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景气动向指数走势也表明,经济正在降温。3月30日,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发布的监测结果显示:2月份先行指数为101.0,连续11个月下降后,2月下降态势趋缓;一致指数为102.5,连续两个月下降,其中1月份环比下降0.7点,2月份环比下降0.4点。

加之此前发布的今年1~2月份一系列经济数据,如工业增加值和发电量环比增幅双双回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大幅下滑,城镇新开工项目个数减少、计划总投资同比负增长,以及出口锐减,这些都不禁让人开始担忧:中国经济会变冷吗?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称,目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回落,是宏观政策紧缩效果逐步显现的结果,是由偏快回归正常增长。

探底的忧虑,过热的担心,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跌宕起伏,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通胀来临,在宏观调控、货币紧缩层层加码之际,中国经济开始显露退烧迹象。

出口内部底线:不低于GDP增速

中国是个制造业大国,净出口对GDP增速的贡献,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尽管出口更多地受到国际市场需求因素的影响,但出口无疑还是衡量中国实体经济冷热的一把很重要的尺子。

从今年前两个月的外贸数据来看,以往的火热已不复再现,出口增长明显放缓。尤其是2月份,全国出口967亿美元,增长2.4%;进口1040亿美元,增长19.4%。当月出现了“难得一见”的贸易逆差。

对于出现贸易逆差的解释,海关方面指出是“受春节假期影响”。但实际上没有这么简单。

去年春节也是在2月份。海关统计显示,2010年2月当月我国进出口总值为1814.3亿美元,增长45.2%。其中出口945.2亿美元,增长45.7%;进口869.1亿美元,增长44.7%。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认为,中国整体出口总量来讲,已经到达了一个瓶颈,现在出口增长放缓是正常的。他表示,中国的出口增长率,2010年达到34%,在出口份额当中已经达到11%。美国、德国、日本,当它的全球出口份额达到10%以后,它的出口增速就开始下降。10%对中国也是难以幸免的瓶颈。

对此,商务部一位处级官员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2月份出现大额逆差,主要是进口增速很快,这与进口价格有关。“相对于出口,这种涨价因素还有一个滞后期,以后也会逐步体现在出口上。”

同时,上述人士还表示,中国出口在历经10余年的20%以上高增长以后,出现一个回落很正常,个别月份出现贸易逆差不是坏事,这正是长期贸易顺差下所希望看到的结果。不过他也认为,尽管1~2月呈现逆差,但2011年全年来看,肯定还是顺差。

据他透露,商务部对出口增长速度并没有一个硬性的指标,内部掌握的底线是“不低于GDP增速”。他预计,二季度的出口形势难以强力反弹,“个别月份还会出现逆差”。

景气指标:三涨五跌

工信部的数据显示,今年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1%。指标不低,但与去年同期指标比较,是下降的。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7%,其中一、二、三、四季度分别为19.6%、15.9%、13.5%和13.3%。

去年两会期间,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曾表示,根据我们现在国家一、二、三产比例,GDP增长8%左右,工业增加值在11%左右即可。今年GDP目标依然指向8%,表明理论上现在的工业增速还有放缓的空间。

实际上,一些先行指标也预示了这一趋势。

从用电量上来说,1~2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702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3%,而工业用电量498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29%,低于全社会用电量增速。

中电联有关专家认为,工业用电增速呈现回落趋势,该势头有望在国内各项调控措施下继续保持,未来国内的用电量增速也将随之回落。他们预计,2011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达到4.7万亿千瓦时左右,同比增长12%左右,较2010年增速有所回落。

从PMI指数变化趋势看,自去年12月,连续3个月下降。其中,两个权重最大的分类指数,新订单指数和生产指数,均呈现连续下滑态势。专家认为,PMI作为一个综合扩散指数,具有先行指数的特性,能够反映相关经济活动的变化趋势及变化幅度。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报告分析认为,PMI指数回落是货币紧缩、经济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稳定物价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在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先行指数的八组构成指标中,2月份,3组指标――工业产品产销率、物流指数和房地产开发领先指数呈上升趋势;5组指标――投资新开工项目、货币供应M2、恒生中国内地流通指数、消费者预期指数和利率差呈下降趋势。

投资下滑:新开工项目负增长

投资历来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强力的引擎。但从新开工项目情况来看,这个引擎的“功率”可能要大大折扣。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今年1~2月,固定资产投资 1.74万亿元,同比增长24.9%。相比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8%的同比增速,这个投资增速似乎不算低。

不过,相关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今年起国家统计局提高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起点标准,从计划总投资额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再加上CPI因素,目前投资增速与以往不具有可比性。

预判未来的投资规模,目前新开工项目情况更能说明问题。据统计局披露,今年头两个月,新开工项目个数比上年同期有所减少,计划总投资则同比下降23.6%。这也是2008年8月份以来第一次出现下降。

今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出现了如此规模的下降,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的回答是:是否与季节有关还是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包括金融政策有关,还有待观察。不过他坦承,这个问题很重要。

无论什么原因,投资下降没有丝毫疑问。在央行对5000户企业开展问卷调查基础上编制的扩散指数中,今年第一季度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指数为53.4%,延续上季度以来的回落趋势,较上季下降2.5个百分点。

单从房地产开发投资来看, 1~2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4250亿元,同比增长35.2%。其中,住宅投资3014亿元,增长34.9%。这个增速与2010年相比,基本相当。不过,在房地产调控愈演愈烈之际,显然对此不能有过多的期待。

《投资者报》记者从湖南长沙一家房地产公司了解到,2011年计划中的3个商品房项目,今年可能将只保证一个开工。“主要考虑到宏观调控的影响,目前房子不好卖。”该公司老总无奈表示。

消费趋缓:预计全年17%

拉动中国GDP的是三驾马车,即投资、出口、消费。在投资、出口或降温或趋缓的形势下,消费又是一个什么趋势呢?它能担起拉动GDP增长的重任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尽管在中国的结构转型中,理想目标就是要让消费来担纲。

但今年前两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万亿元,同比增长15.8%,比上年同期回落2.1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4%,比上年同期回落4.1个百分点。

促进消费政策,再加上“两节”消费需求,国内消费市场还是不温不火,增幅反而有所回落。什么原因?上述商务部人士称,关键在于2010年基数高。

在小排量汽车购置税减征、汽车下乡和汽车以旧换新三大优惠政策刺激下,2010年我国国内新车销售1806万辆,居世界第一位,增长32.4%;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政策效果明显,全年销售下乡家电产品7718万台,实现销售额1732亿元,分别增长1.24倍和1.68倍。

但是今年,这些新生动力不复存在。商务部重点监测的3000家零售企业销售中,今年1~2月份家用电器和汽车销售额同比仅分别增长7.5%和9.7%,增幅较上年同期大幅滑落。

目前,2011年扩大消费仍是商务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不过,在应对危机的措施向常态化扩大消费政策转变之后,新的消费热点短期内难以实现,今年的消费增速必然有所放缓。

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主任王耀预计,2011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幅度在17%左右。这将比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4%的增幅缩小1.4个百分点。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上海光学影像测量机多少钱

影像测量系统

OGP

上一篇: 紧缩政策或将继续
下一篇: 紧缩政策近期难行0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