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扶贫案例 |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雪域高原刮起了一阵双创风
长江扶贫案例 |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雪域高原刮起了一阵双创风 长江商学院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扶持西藏大学生自主创业
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在助力脱贫攻坚的时代洪流中,长江商学院也交出了一份凝聚智慧和温度的长江答卷。今天,我们将为大家分享长江扶贫案例系列第六篇――“双创公益基金项目”。
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鼓励西藏地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留住人才,为扶贫造血;2018年4月17日,长江商学院西藏校友会成立了一支西藏大学生创业扶持基金――双创公益基金。双创公益基金以公益形式资助西藏特色产业,建立众创空间,为西藏大学生提供创业支持,促进西藏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促进西藏地区的特色产业发展。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雪域高原挂起了一阵“双创”风时间回到2014年9月,在当时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创业是社会进步的永恒动力,当“双创”遇见西藏,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呢?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号召,同时也为了鼓励西藏地区大学生自主创业,增加就业岗位,助力扶贫,2018年4月,长江商学院西藏校友成立了一支西藏大学生创业扶持基金会――双创公益基金。
“公益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如果是单纯地给钱,很快就花完了;如果能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就业创业,这样就能持续地带来发展,实现造血。”长江企业家学者项目5期、EMBA15期的范秀莲曾经这样说。2017年,长江商学院西藏校友会成立,她成为西藏校友会的首任会长。2009年就进入长江商学院,作为一名老长江人,范秀莲对长江的感情格外深,而公益也成了她和长江商学院之间的一条纽带,她曾经说:“加入长江商学院后会更主动地去做公益,同学们也在公益中加深了对彼此的感情”。西藏海拔高,地理位置和地形特殊,相较其他省份而言大型企业少,长江校友也少,但是这群热爱公益的长江人还是义无反顾地聚集在这里,要在世界海拔最高的地区践行他们的公益梦想。藏秘牙膏、藏荆芥深加工深挖本土特色让西藏资源得到开发利用因为独特的地理和气候环境,西藏自古以来就盛产各种珍稀药材,更有流传千年的藏医药。2016年,几个西藏大学生在班戈县成立了卓攀健康产业有限责任公司,想把传统的藏医药传承下去,主营藏医药衍生产品的研发及生产销售。位于班戈县境内的色林错湖是西藏最大的碱水湖,这里盛产的色措碱,因为具有良好的去污去渍和保持口腔酸碱平衡的功效,被誉为“碱中上品”。
有优质的自然资源,但缺乏开发利用。如何科学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班戈卓攀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思考的问题。因此,班戈卓攀与西藏藏医学院合作,经过数年研发,汲取多种藏药和优质色措碱,研制出了卓攀藏秘草本牙膏。
牙膏研制出来后,怎么销售出去呢?作为一家大学生自主创业公司,初创时期面临着重重困难,而最难就是资金问题了。这时,双创公益基金向他们伸来了橄榄枝。2018年长江西藏校友会向班戈卓攀健康产业有限公司资助10万元,主要用于销售渠道和品牌建设。江白是一名藏族大学生,也是班戈卓攀健康产业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双创公益基金的投资解了班戈卓攀的燃眉之急,而且双创基金的投入是公益性质的,并不要任何回报。有了这第一把火,很快,他们研发的藏秘牙膏就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2018年卖出16万支,收益达两百多万元,2019年销量又增长了一倍,收益近五百万元,现在已经基本覆盖了西藏大小超市。2018年7月21号,卓攀藏秘草本牙膏还得到了李克强总理的莅临参观。
卓攀藏秘草本牙膏更大的成功,还在于它提高了当地藏民的收入。每年冬天,色措湖周边的藏民都会结伴在冰面上采碱,班戈卓攀会收购这些优质碱作为藏秘牙膏的原料。色措湖周边有71个贫困户和班戈卓攀签订了收购合同,每人每年可以增收3000余元。班戈卓攀所在的班戈县一直是全国深度贫困县,在2010年以前,人均年收入仅有2000元,卓攀藏秘牙膏的开发将对藏民来说原本无用的“沙子”变成了致富的原材料,为当地的扶贫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2020年,班戈卓攀有限公司希望能把卓攀这个品牌打造成藏医药衍生产品日化类,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西藏龙头企业。深挖本土特色,为扶贫输血,帮助西藏地区人民自己造血,长江人就这样将公益精神和扶贫实践播撒在了世界海拔最高的地区。除了藏秘牙膏,西藏还盛产藏荆芥,生长于4200米到4500米的山坡草地,具备很高的医疗价值。2019年,长江西藏校友会又资助10万元用于藏荆芥深加工。2020年,藏荆芥深加工项目已经被科技部列为全国重点科技研究项目,取得了三项专利。
目前,藏荆芥深加工已经开发出了一种新药,一种驱蚊产品,一个美白产品,一个药品,两个日化产品的配方已经研制出来了。未来,藏荆芥深加工项目计划在那曲市进行规模化生产,项目预计投资两千多万,将大大为西藏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居民收入。大学生众创空间、星星书屋为西藏学生创造学习、就业、创业的自我成长之路由于西藏缺少大型企业和相对丰富的创业环境和资源,对于西藏地区的大学生来说,毕业之后,他们往往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境地,到底是留在家乡为家乡建设做贡献,还是离开西藏去找寻另一番天地?“由于民族、生活习惯的差异,很多藏族大学生即使在外工作几年,最后还是会选择回到家乡,那么能不能为他们提供一些就业和创业的机会呢?”范秀莲说。
留住人才就是留住了发展动力。不仅是输血,如何为扶贫“造血”,让他们自己学会致富的本领,是范秀莲和其他长江商学院校友一直在思考的。2019年,长江西藏校友会双创公益基金和那曲市“百人创业、千人就业、万人受益”项目签订投资协议,为该项目捐赠10万元,为那曲市11个县市建设众创空间。有了创业基地的“硬件支持”,长江西藏校友还会对众创空间进行“软件支持”。组织大学生参观交流,丰富他们的知识,开阔眼界;同时,在众创空间内部,长江西藏校友会举办的讲座活动也会邀请创业者们参加。为扶贫造血,为创业赋能,长江校友们创造性地用“公益投资”的形式走出了一条特色的扶贫路。班戈县众创空间最初有13家企业,经过动员宣传,班戈县新注册26家企业,现在总共有39家企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班戈县生态音乐餐吧,日营业额达到1万余元。“扶贫是一个全方位的事业,不是简单的捐钱,而是造血,让他们学会自己致富,这样才是长久地脱贫”,对于扶贫事业,范秀莲频繁地提到“造血”两个字。扶贫先治愚,把贫困山区的的孩子培养出来,才是根本的扶贫之道。除了大学生创业空间,双创基金还捐建了星星书屋。
日喀则市昂仁县如萨乡,在海拔4997米处,座落着一所只有7名老师、88个学生的小学。这里大部分都是牧民,居住分散,逐水草而居,因此学校隔年招生一次。对于这里的孩子来说,他们的世界广阔又渺小,抬头是一望无垠的天空和高原,可这里又离外面的世界那么远。
星星书屋的落地正是为他们搭建了一座通往外面世界的桥,这里也蕴含着长江校友们的美好希冀:扶贫先扶智,为贫困地区造血,让孩子们能通过书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2020年10月17号,长江商学院西藏校友会在拉萨举行了换届典礼。新任会长CEO10期、EMBA11期校友王爱军说:“未来,双创公益基金还将继续做下去,这是对长江精神的传承。”
在这片平均海拔达4000多米的土地上,长江商学院的校友们在这里刮起了一阵“双创风”。扶贫更要造血,做公益有各种各样的形式,不只是捐钱捐物,更要走一条可持续的扶贫道路。西藏校友会是长江商学院海拔最高的校友会了,在这里,他们面临着更为特殊的地理、气候和经济环境。针对西藏大型企业较少的情况,他们着眼于创业创新,用“公益投资”的形式资助大学生创业,既增加了工作岗位,又为当地留下了人才,为当地经济发展增加了活力。2019年12月23日,西藏已基本消除绝对贫困,全域实现整体脱贫,相信双创公益基金播下的种子,将在这片雪域高原上越长越大,逐渐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