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于我国庞大的汽车保有量,近年来汽车金融市场日渐壮大。网贷也逐渐渗透其中,形成P2P车贷业务。在《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的限额要求出台后,满足小额、分散要求的车贷也成为不少网贷平台的转型方向。尤其是车抵贷业务,更是备受青睐。
二押、团体性诈欺事件等
车抵贷乱象频出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汽车金融市场越发繁荣。而汽车资产由于小额分散、可抵押等属性,被互联网金融看成消费类资产里安全系数最高的资产,车抵贷迎来了爆发性增长。
但前面有阳光,背后必有阴影。目前,车抵贷行业中最不容忽视的问题的就是二押。所谓二押,就是客户将车抵押给平台贷款后,平台会给车辆装上GPS,客户可以再次将车开走。但有的用户为了更为的资金就会打起歪心思,将车辆再次抵押给其他的借款平台。
在他看来,二押是车贷行业的毒瘤,打乱了车辆抵押物的正常权属关系,很容易造成平台、出借人、借款人三输局面。要想遏制二押,关键是车贷平台要意识到二押的危害性,把严禁二押作为业务红线,建立好管理机制。此外行业要对此达成共识,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将参与二押的平台和业务人员列入黑名单,净化行业环境。
前述从业者指出,究其原因,主要是早期车贷业务没有标准化,准入门槛低。市场上在短期内聚集了众多良莠不齐的经营者和从业者。在高利润的诱惑下,一些平台不惜违法犯罪,甚至有些就是奔着“套路贷”起家,打算捞一笔就走。
一年之内车贷平台
数量减少34%
前述从业者为,车贷平台数量在限额后出现先暴涨、再下滑的特征,因为车贷其实是一个典型的易进入、难精通的业务领域。在网贷小额分散的监管要求下,车贷成为为数不多的合规优质资产,一时间涌入者众多。表面上看,车贷资产端需要的初始资金投入、技术投入均不高,其实存在不小的隐性门槛,主要体现在获客能力和风控水平上。
对此状况,前述分析人士对《证券日报》分析道:第一,在限额之后,许多车贷平台争相杀入车贷市场,尤其许多平台转型后对市场调研不足,盲目选择竞争激烈的一线或二线城市入手,在与当地优势车贷资产端的竞争中,难以获取优质的借款客户,从而导致逾期、坏账率高,增加了平台的运营成本,从而更加难以降低借款客户的借款成本,陷入恶性循环,最终无奈退出市场。第二,车贷资产虽然在风控理论上,有着抵押物明确、价值评估明确、处置方便的优点,但是从具体执行角度说,车贷属于重资产业务,业务开拓、风控、评估、贷后均需要有经验人员操作,其门槛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低。此外,随着车贷行业的火热,“二押”、“黑车交易”、欺诈性事件等灰色链条也随之繁荣,加速淘汰实力不足的车贷平台。
马太效应初显
车贷行业已度过红海期
“车贷是重资产模式,在资产端涉及大量的员工、门店,涉及内控、不同地域的竞争情况以及复杂的催收情况,事实上要把规模做大,还是相当有门槛的。同时头部车贷平台的规模效应也很明显”,田维赢举例某头部平台,其依靠自身较低的资金成本,可以垄断当地最优质的借款人,在良好的内控机制、风控机制、催收水平的加持下,可以大大降低逾期与坏账情况,进入良性循环,不断挤压后来者的生存空间。此外,当大的车贷平台进军新的地区时,同样可以靠自身的低资金成本打市场、强的盈利能力做后盾,短期内就可以对当地的其他平台造成冲击和挤压。
对于车贷行业未来的发展,田维赢认为,若不考虑其他原因,目前车贷市场应该已经度过了红海时期,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阶段,车贷市场处于在一个水平线上下波动的变化趋势,但是目前整个P2P行业都在变化,未来变化趋势与备案进程会有较大关联。至于车贷平台数量的底线,他坦言,“很难去估计,但我认为在备案第一批名单出炉后所有合规资产均会处于上升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