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轩首届910门窗工匠节,在这个属于工匠的荣耀时刻,我们深入富轩的生产线,聆听那些平凡而又不凡的故事,感受富轩工匠们如何用双手和智慧,将一块块原材料转化为高品质的门窗产品,共同铸就富轩品牌的辉煌。
匠心坚守,共铸辉煌
“门窗行业现在确实难,但再难,也不能忘记品质是富轩的生命线。”
这是2017年门窗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寒冬,罗问在他的团队面前,发自肺腑地高声疾呼。
犹记当年,市场萎缩,订单锐减,价格战愈演愈烈,许多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降低标准,牺牲品质。而此时富轩的狮山生产基地,也迎来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改革风暴,要求坚决保住品质标准,绝不让步!富轩高层领导一致要求铁腕执行到底。此时,从生产技术的革新到人员岗位工作职责的重新划分,再到产品出品质量标准的大幅提升,罗问和他的团队面临着巨大压力。
新技术的引入、工作方式的改变和更加严格的品质标准,都让老员工无所适从。有人抵触,有人抱怨,甚至有人想要直接撂挑子不干了。面对这样的情况,罗问深知,唯有自己先接受并适应这些变化,才能带领团队走出困境。而且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只有不断学习,才不会被市场淘汰。所以,罗问开始主动学习新技术、新方法。
改革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团队员工的抵触情绪让他倍感压力。但罗问思索再三之后,作出两个决定:
一、坚决执行公司的改革政策,拥抱新技术新事物,保住品质标准
二、不能让这些跟随自己多年的兄弟,被行业淘汰,就这么走散了
看着这些跟随自己多年的兄弟们,对旧有的工作方式有着深深的依赖。但为了公司的长远发展,为了他们的未来,罗问决定耐心地去说服他们。
他利用自己的人缘将团队集结起来,和大家谈论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且向大家展示了新技术、新方法带来的好处。也耐心地倾听每个人的顾虑,并一一进行疏导。
在罗问的带领下,团队开始接受并适应这些变化。他们开始尝试新的工作方式和技术手段。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产品质量也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在这场变革中,罗问和他的团队不仅没有被淘汰,反而更加强大了。罗问和他的团队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匠心精神——在变革中坚守品质,在挑战中勇于创新。
品质为先,薪火相传
狮山生产基地3号线生产主管——陶伯芬
作为富轩集团的元老级员工,陶伯芬自2008年起便扎根于生产一线,从基层员工一步步成长为狮山生产基地的生产主管。作为元老级员工,他不仅精通窗框与窗扇的每一道工序,更将这份技艺视为传承的火种。每当新面孔加入,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用那双布满岁月痕迹的手,亲自示范,耐心讲解,将每一个细节都刻入新人的心中。
陶伯芬所在的3号生产线,包含窗框和窗扇的组装,生产流程累计超过20项,多年来的从业经验,他深知,只有全面发展,才能在未来的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然而,这条育才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当陶伯芬提出要将员工培养成既会框线组装又会扇线组装的生产全能型人才时,遭遇了不小的阻力。有的员工只想干回本职组装工作,却不愿做费力不讨好的琐碎小事;有的则对看似简单的打螺丝任务心生抵触,认为那是对能力的贬低,甚至推给同事去做,还在车间与同事发生了激烈的口角。
面对这些情况,陶伯芬深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要成为一个全面的生产型人才,必须从打螺丝这种小事情做起。他像一位温和有耐心的教练,用实际行动劝导员工,帮助员工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并向下属员工们分享自己多年的心得体会:“每一项技能,无论大小,都是通往卓越的必经之路。只有不断学习,修炼成为全能型人才,才能在这行站稳脚跟。”
在陶伯芬的悉心指导下,一批批优秀的生产管理人员逐渐崭露头角。他们不仅掌握了全面的框线和扇线组装生产技能,并且在优秀员工的评选中,每年都有多人获评狮山生产基地的优秀员工。
然而,随着富轩集团的不断发展壮大,陶伯芬也迎来了新的挑战。由于出色生产管理工作,富轩高层有意调任陶伯芬至新建的肇庆大旺生产基地,肩负起更为重要的生产任务。这对于他来说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考验。看着熟悉的生产线和多年一起奋斗的弟兄们,陶伯芬心中自然有万般不舍,但为了追随富轩更好的发展,还是遵循富轩的指示,指哪打哪。但在此之前,陶伯芬心中尚存忧虑--不能让自己苦心经营的3号生产线出现技术上和管理上的青黄不接情况,对富轩的生产交付造成影响,于是他决定从跟随自己多年的团队中,挑选一批优秀可靠的生产管理人员,让他们将继续秉承工匠精神,为狮山生产基地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可谓鞠躬尽瘁!
陶伯芬的故事,是富轩工匠精神的深度体现——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用汗水和智慧共同书写富轩的辉煌篇章。
致敬富轩工匠
共筑品质未来
在富轩,每一位工匠都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他们用双手编织梦想,用匠心铸就品质,用汗水浇灌希望。今天,我们向所有富轩工匠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感谢你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富轩工匠精神的真谛。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携手并进,继续传承和发扬富轩工匠精神,共同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