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新华网特通过无人机视角,带您鸟瞰铜川市照金镇、药王山、玉皇阁湿地,空中视角感受不一样的绿色铜川,飞越铜川新区、王益区、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见证铜川的经济转型发展,领略过去5年铜川全面落实党的十八精神,开创铜川提速转型新局面。
航拍铜川市新区。“煤城”铜川因工业污染严重曾被称作是“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近年来,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铜川加快转型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昔日的黑“煤城”已是绿意盎然的生态之城。 新华网 申博望 摄 文/张思思
航拍“铜川1958”雕塑。铜川因煤而兴。这里曾是全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和西北最大的水泥生产基地,煤和水泥曾带给这座城市无限的荣耀。矗立在王益区的“铜川1958”雕塑就是为了纪念那段辉煌的历史和为这座工业城市做出贡献的矿工们。新华网 王智超 摄 文/张思思
航拍耀县水泥厂。铜川曾是全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和西北最大的水泥生产基地。过去,“挖煤卖资源、挖石头烧水泥”落后粗放的生产方式,给铜川带来环境污染严重、产业结构单一等突出问题。2009年,铜川市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之一,铜川的转型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新华网 王昆坤 摄 文/张思思
航拍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能源建材基地,面对全国范围煤电铝水泥产能过剩的紧迫形势,铜川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重要抓手,实现工业解困突围。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是铜川市资源型枯竭城市升级发展的重要转型区、承载区、体验区。新华网 王昆坤 摄 文/张思思
鸟瞰铜川新区。铜川新区是铜川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全市发展的核心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试验区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承载地。新华网 申博望 摄
航拍照金镇。2012年,本着“无伤痕开发、红色即民生”的建设理念,照金启动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从农村到城镇的转变,村民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照金已是红色旅游名镇,从默默无闻的山区小镇,一跃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国防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并被中宣部列入全国一百个红色经典景区,成为众多人心驰向往的旅游目的地。新华网 申博望 摄 文/张思思
航拍铜川药王山。依托药王文化大力发展中医药、养生保健、休闲旅游等产业,成为铜川市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突破口。铜川是“药王”孙思邈的故里,充分挖掘“药王”品牌蕴含的养生、医药、文化、旅游等资源,举办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建成孙思邈医院、孙思邈纪念馆......如今,“药王”孙思邈已成为铜川一张闪亮的名片。新华网 王昆坤 摄 文/张思思
鸟瞰药王山。“十三五”期间铜川市将以文化引领全域旅游带动深度转型。以药王孙思邈文化、耀瓷文化、佛教文化、工业遗产文化等6大特色文化引领深度转型,强化核心景区支撑,完善旅游产业要素,构建全域旅游格局,带动深度转型。 新华网 申博望 摄
航拍铜川新区玉皇阁大桥、玉皇阁湿地。经济的转型发展使铜川市的生态环境大为改善,玉皇阁湿地贯通铜川新区赵氏河流域,有雁鸭、黑鹳、天鹅等多种野生动物,每年冬季,天鹅成群结队在这栖息,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新华网 王智超 摄
航拍铜川新区。陕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给铜川作出了“建成西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的定位。如今,铜川新区已融入西安“半小时经济圈”。随着西延高铁的开工建设,未来的铜川新区将建设成渭北核心城市,这些机遇都给铜川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新华网 王昆坤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