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问政快报(20220128)2、南昌钱岗安置房项目建设基本完工3、江铜“十三五”,我们这五年
问政快报(20220128)
江西日报社大江大数据显示,1月26日18时至1月27日18时,《问政江西》共计收到帖文154条,其中,进贤县“五型”办、南昌县社会治理事务中心、南昌高新区城乡建设局、南昌县八月湖街道办事处、南昌市新建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南昌市新建区流湖镇政府、南昌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赣州市赣县区“五型”办、赣州市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赣州市章贡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赣州市南康区“五型”办、兴国县“五型”办、国网赣州市宁都县供电公司、宁都县东韶乡政府、萍乡市“五型”办、抚州市临川区“五型”办、樟树市福城街道办事处、泰和县退役军人事务局、鹰潭市自然资源局、上饶市信州区“五型”办、国家税务总局吉安市吉州区税务局予以了回复,《问政江西》表示感谢。
中国铁建书香瑶庭项目拖欠工人工资
南昌高新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经调解,用工单位已足额支付工人工资
网友:2021年6月底至10月底,我们六人在南昌高新区艾溪湖二路与瑶湖西二路中国铁建书香瑶庭楼盘共安装了10栋楼的铝合金外框,当时答应做完马上结清工资,但到现在还欠我们5万多元的工资未结清,已经拖欠3个月了。
南昌高新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经联系用工单位核实,项目存在拖欠铝合金安装工人工资53000元的行为。2022年1月21日,通过快速调解,用工单位足额支付了工人工资,诉求人反映的问题得到处理。
中鼎景泰园项目拖欠务工人员工资
萍乡市“五型”办:项目部承诺近日将工资支付到位
网友:我和工友在萍乡经开区中鼎景泰园工地做外墙粉刷半年多了,一直不给我结账,去项目部找经理和管理人员,都说我们的钱不归他们管。
萍乡市“五型”办:经与网友再次联系得知,结算单已于2022年1月17日上交中鼎项目部,中鼎项目部承诺将于近日将工资支付到位。
文昌阁生活污水直排贡江
赣州赣县区“五型”办:已对雨洪口进行改造,现无排水情况发生
网友:赣州市赣县区杨仙大道文昌阁生活污水直排贡江,多次反映,问题都没有解决。
赣州市赣县区“五型”办:接到问题反映后,已对相关雨洪口进行改造,现无排水情况发生。因近期连续降雨,贡江水量增加,且该处位于岸边,地势低洼,水流冲击下,易形成堆积物。今后区城管局将继续加强污水处理厂管理和排水口巡查。
池湾路改造 人行道淤泥堆积无法行走
南昌市政工程开发集团:已将淤泥处理干净
网友:南昌市西湖区池湾路道路改造施工导致无法出行,人行道上全是污泥。
南昌市政工程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池湾路自2021年11月开工建设以来,由于阴雨天气且施工场地较小、环保禁运,造成人行道上淤泥堆积,发现问题后,南昌市政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立即开展清运处理,目前淤泥已处理干净。
信息日报/信息日报客户端记者陈志燕整理
网友们有相关诉求、建言和意见,可通过《问政江西》(江西省“五型”政府建设扩大社会参与加强社会监督平台)投诉举报通道反映,热线电话:0791-86849600
南昌钱岗安置房项目建设基本完工
钱岗安置房
中国江西网讯 程祈才 记者沈冠楠报道:钱岗安置房项目是南昌市重大重点民生工程,是江西省单块个体面积最大的安置房项目,备受市民关心。8月23日,记者从南昌市政开发集团获悉,钱岗安置房项目建设基本完工,墙面粉刷、外架拆除、地砖铺贴等工作正有序展开,稳步进入扫尾阶段。
“钱岗安置房项目位于南昌市高新区,东面是瑶湖、临天祥大道,西面是艾溪湖,北临艾溪湖南路。总建筑面积约52万㎡,总投资约10.2亿元,16栋11层,25栋18层,计41栋。”采访中市政开发集团钱岗安置房项目负责人张明告诉记者,该项目最大的亮点是以安置户为中心,以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幸福不幸福为原则,象建商品房一样,有菜场、幼儿园、地下室、沿街商铺、社区辅助用房,让群众有更多的满足感、获得感、幸福感。
张明对记者说,安置户对美好住房的期盼一直是公司的奋斗目标。比如电梯,原打算1梯2户或1梯4户,根据安置房建议改为2梯2户。以前不打算建菜场,为了让安置户更方便,于是决定增做菜场。开始不打算建幼儿园,为了安置户子女上学更方便,增做幼儿园。“在规划方案中就对安置房的高户型结构、功能分区、配套设施等进行严格把控,并对门窗、阳台、过道、电梯等每一个细节进行严抠细敲,确保实现百姓利益的最大化。”张明如是说。
记者在现场看到, 4号楼外粉、内粉已完成,11号楼地砖铺贴完成,15号楼外架已拆除,29号楼主体结构验收,铝合金窗框安装完成。张明说,全部工程计划2019年竣工,届时4800多安置户住房更宽畅,环境更优美,子女上学更方便,出行更快捷,生活更幸福。
江铜“十三五”,我们这五年
来源:人民网-江西频道 原创稿
2014年12月27日,南昌。
艾溪湖东岸的空气中,弥漫着鞭炮的余香。这座精致的湿地公园,迎来了它最亲密的近邻——江铜人。这一天,江铜集团总部机关正式融入江西省会城市南昌。寒风中,300多名江铜干部员工,在新落成的总部大楼前,举起右手,庄严宣誓:忠于江铜事业、铭记江铜使命,为实现江铜美好愿景努力奋斗!
南昌,从此成为江铜再出发的新起点。
江铜,由此开启了波澜壮阔的新征程。
动能转换
江铜因铜而生。早在创业初期,就种下“世界一流企业”的梦想。40多年来,江铜人念兹在兹,无日或忘。当时代的洪流奔向“十三五”,江铜人再次鼓荡起奔向世界一流的信心。
2015年11月27日下午,三届七次职代会19名代表审议通过江铜“十三五”规划。从此,一场动能转换的接替赛开哨起跑……
“十三五”之前,江铜主动跟踪全球采选冶加先进技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应用或转化为江铜的创新成果,这条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主的技术应用型道路,是江铜科技创新的1.0版本。
时光进入“十三五”,技术创新与产业变革呼啸而来,驱动中国向着未来加速奔跑,江铜面临动能转换的巨大机遇。
动能转换,就是通过产业升级、产品迭代、模式创新、管理变革等不同维度的新旧转换,来推动企业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2016年开始,江铜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一系列激发创新要素、重构创新体制、完善激励机制的改革相继推出。
为激发创新要素,江铜整合创新创效资源,搭建起“双创”平台,重奖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人员。公司两次“双创”评比和3次科技成果转化累计奖励金额超过4000万元,项目增加经济效益超过6亿元。
为吸引创新人才,江铜以优厚待遇延揽天下英才,先后引进多名国家“万人计划”、中科院“百人计划”等尖端人才,以及博士和双一流硕士140余人。
五年来,江铜投入资金120亿元以上,围绕生产运营的痛点、难点、关键点,合力攻关,巩固江铜的技术领先优势,构筑起江铜产业发展的“护城河”。同时,融合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当代科技,打造江铜“智造”,驱动产业升级。
2018年底,江铜集团贵溪冶炼厂智能工厂一期上线运行,初步构筑起“现场识别自动化、信息处理即时化、问题研判协同化、管理决策智能化”的智慧冶炼新模式;2020年9月,城门山铜矿智能矿山一期工程通过验收,通过融合“5G 矿业”理念,构建“一云三网”系统,初步创建了矿山智能生态链。贵冶和城铜两大智能化建设项目,作为动能转化的具体实践,被中国企业联合会评选为2020年全国智慧企业建设的最佳实践案例。
产业升级和产品迭代,依靠创新驱动;而创新驱动,离不开体制机制的支撑。最近几年,江铜以灵活机制聘请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担纲研发主力,加速推进新材料、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其中,石墨-铜(铝)复合材料、碳纳米材料、5G应用铜箔产品、高性能超微细丝铜银合金线坯、高铜合金板带材料、稀土功能材料等高精尖产品或技术研发,取得重大进展。
随着创新体系的不断完善,创新人才的不断聚集,创新机制的不断优化,江铜创新力加速富集,旗下高新技术企业增至15家,江铜已经具备行业领先的技术研发与技术应用能力。
江铜正走向技术应用与技术创新兼容并蓄的新时代。创新创效,已经成为江铜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之源。一个崇尚创新、激励创新、全面创新的江铜科创2.0时代,正在到来。
提质倍增
时光倒回五年。“新常态”是“十三五”开局的关键词。
2016年年初,江铜提质增效攻坚战同步打响。
开局即是决战,出发就是冲锋。当时,一些基础相对薄弱、市场暂时黯淡的子公司,由公司领导挂点帮扶,一人负责一家单位,一家单位实施一套方案。
提质增效行动,呈现出水滴石穿的穿透力和立竿见影的成效。2016年-2017年,江铜提出打造国有企业“提质增效样板”目标,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属各单位通过技术攻关、工艺优化、对标创标等行动,全面提升发展质量。两年时间,江铜提质增效实现可量化的直接经济效益达9.45亿元。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作为省属重点国有企业,一直来,江铜的发展备受江西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关心厚爱。2018年10月26日,江西省政府召开专题协调会,支持江铜实行“三年创新倍增”行动。
按照行动计划,江铜在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结构转型升级、质量效益提升、综合竞争力大幅增强的基础上,力争到2021年实现销售收入翻番,成为全球最大的铜冶炼企业和加工企业。
此后,江西省政府将江铜“三年创新倍增”行动列入全省七大重点专项工作之一,集中协调,定期调度。
江铜的“三年创新倍增”行动,创新是核心,倍增是关键。2018年以来,江铜以铜为本,战略归核,以“高于竞争对手的高度”大步前进,以“快于竞争对手的速度”进位赶超,在创新投入上“下本钱”,在技术创新上“立潮头”,在成果转化上“结硕果”,有序推进资源储备、产能规模、多元发展、创新驱动、一流机制、国际化经营六大攻坚行动。
产能规模攻坚,是“三年创新倍增”的重大攻坚任务。近年来,江铜登高望远,通过并购重组和投资新建等方式,按下高质量发展的“快进键”,规模扩张呈现乘积效应。
相比“十三五”初期,现在江铜的铜加工材产量已从2016年的102万吨,提升至2020年的145万吨;阴极铜产量也从127万吨提升至160万吨以上。江铜的铜冶炼和加工规模,离“三年创新倍增”计划“全球第一”的目标,不过咫尺之遥。
此外,江铜黄金产量五年间实现了3倍增长,白银产量也增长了1.6倍,江铜五年累计销售收入突破1.2万亿元,连年登陆《财富》世界500强和《福布斯》2000强榜单。
五年提质增效,奋力创新倍增。现在的江铜,呈现出 “量”“质”齐升的良好势头,江铜高质量发展进入一个重要且关键的突破期。
有色争雄
江铜立于赣,兴于铜。江铜的“铜”,一直是最闪亮的名片,江铜的“江”,则是最显著的地域标签。
“十三五”之前,江铜已经成长为江西省第一家,也是至今唯一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此基础上,要实现发展规模与发展质量的再次跃升,唯有拓展产业领域,打开发展空间,走向更为广阔的世界。
行千里者,致广大。“十三五”期间,江铜调整业务战略,将“发展矿山、巩固冶炼、精深加工、相关多元”的战略方针调整为“以铜为本、做强有色、多元发展、全球布局”。
江铜走出江西,走向世界,坚定不移谋求资源供给,开拓全球市场,拓展国际空间。在产业布局上,江铜“一铜独大”的产业结构开始向“一超多强”的产业格局演进;在区域布局上,江铜“偏安一隅”的空间布局,也向着沿江沿海、海外国家稳步延伸。
“长三角”是江铜产业布局的重地。继投建铜材公司苏州分公司之后,2018年,江铜落子浙江诸暨,并购组建华东铜材,在铜加工产品需求旺盛的江浙地区,占据了一席之地。
过去五年,江铜继续深化沿江、沿海T字型布局,逐步建成了以江西本土为主体,辐射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和西南地区的五大产业基地。
在环渤海地区,江铜频频出手,“剑气”如虹。2019年,顺利完成恒邦股份收购,一跃成为拥有两家上市公司平台的控股型集团公司,江铜 “铜面金身”的光环更加闪亮。
“淘金”山东的同时,江铜不断加注铜产业投资。2015年,江铜华北建成22万吨铜杆生产线,此后再投倍增项目,2020年铜杆产能增至44万吨。当年年底,该公司又协议收购天津大无缝铜材公司,项目达成后,铜杆产能将达到74万吨。与此同时,江铜继续优化冶炼产业的北方布局。2018年,江铜成功收购国兴铜业 65%股权。本着产业升级的初衷,江铜国兴启动“退城进园”计划,2020年12月18日,“搬迁新建18万吨阴极铜节能减排项目”在烟台开发区开工,江铜冶炼即将再添一家绿色智能冶炼工厂。
在珠三角地区,江铜兴建华南(广州)有色金属聚散中心,建成广州铜材二期35万吨铜杆项目,使广州江铜的产能增至70万吨以上,成为华南地区生产规模最大的铜加工产品制造商和供应商。
在海外,江铜完成了哈萨克斯坦钨矿等项目的并购,实现了对第一量子战略性持股,成立非洲矿业公司筹备组并深度参与江西赞比亚工业园区建设。其中,哈萨克斯坦钨矿项目2020年11月开工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后,原矿处理能力达330万吨/年。
江西省是江铜的大本营,也是战略布局的重心。“十三五”期间,江铜投资建设天億银珠山矿区铅锌银矿项目,2022年投产后可形成100万吨/年综合采选生产能力。银山矿业井下8000吨/日项目经过多年建设,即将投入运行,达产后可实现该矿资源、产能的双倍增。武山铜矿三期工程正加紧推进,项目建成后将实现产能翻番,相当于再造一个武铜。此外,贵溪宏源铜业10万吨/年电解铜项目已完成设备安装,铜箔公司15000吨/年锂电铜箔改扩建项目即将建成,城门山铜矿尾矿综合利用项目已投入试生产……
五年蝶变之后,现在的江西铜业,已经不再仅仅是“铜业”,也不再仅仅是局限于“江西”的“铜业”,江铜正朝向通江达海,链接内外,多业态齐头并进,多区域相互协同,供应链、产品链、创新链融会贯通的有色强企迈进。
时间煮雨,岁月缝花,光阴驶向新一轮发展周期。江铜“十三五”这五年,江铜人奋力打下的基础、开拓的空间、构建的格局,将为未来发展注入强大后劲。(杨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