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五一国际劳动节
致敬认真生活的你
祝每一位在平凡岗位
发光发热的劳动者
节日快乐!
精雕细琢磨精品
传承刀尖上的“非遗”
“在我看来
每一块石头都是有生命的
每一次创作都是与石头的对话
只有找到契合点
才能雕出形意兼得
富有灵性的好作品”
来自湖南芷江的
国家级非遗沅州石雕
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胡杨说
胡杨是个土生土长的侗族阿哥
自幼喜欢画画
18岁时拜师学艺
开始接触明山石工艺品的雕刻
选料、审料、整料、设计
打坯、修光、上蜡
是完成一件石雕作品必需的工序
每个步骤缺一不可
哪怕是一件不起眼的小工艺品
也可能要花费很长时间去雕琢
二十余载光阴
虚心好学的胡杨潜心研究雕刻技艺
不断提升雕刻难度
熟练掌握了沅州石雕各种技法
三十年潜心钻研
守护绿水青山
从湖南大学东方红广场到岳麓山正门
有一条登高路
经常有一位衣着朴素的老人
默默地将地上的垃圾捡起来
放进垃圾桶里
老人名叫曾光明
改革开放后我国自己培养的
最早500名博士之一
在湖南大学从教30多年
将重大民生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难题
作为研究主攻方向
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
湿地修复等方面取得多项重要成果
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
城市生活垃圾
他研究了30年
“城市生活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
曾光明表示
他经常像一个“拾荒者”
拎着袋子在社区垃圾桶和
各个城市垃圾中转站里找寻样本
当时
国外已有将城市生活垃圾
通过堆放方式变成肥料的案例
但普遍用时长、成本高
通过对生活垃圾里细菌的研究
曾光明发现利用生活垃圾细菌自身生命活动
可催生出更多生物体
从而加快生活垃圾中有机物降解速度
用最短时间将生活垃圾变成肥料
曾光明的研究成果不仅节约了堆肥成本
还提高了堆肥质量
一举获得19项国家发明专利
出生在长江岸边的华容县的曾光明
以守护好一江碧水为己任
他带领团队日夜攻关
利用功能纳米材料与功能微生物耦合作用
降解难降解有机物
固定湿地中的重金属污染
一举攻克了洞庭湖湿地修复难题
该成果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成果衍生出的相关技术
已广泛应用于上海、湖南等地的
52个相关工程中
“环境治理的路十分漫长
我们的工作才刚刚起步
取得的成绩还很有限
一定要继续追求更大进步
使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曾光明说
练就绝技绝活
需要一颗“匠心”
身形纤细,语调轻柔
一身蓝色工装的李艳
走在湖南省金杯电工
衡阳电缆有限公司的厂区里
一点儿都不打眼……
可全厂上下都知道
公司品质部的这位高级技师
她在金杯电缆产品质量检测岗位上
工作将近26年
练就了一手绝活
光伏电缆、低压电力电缆、计算机电缆
架空绝缘电缆、控制电缆……
一根根电线电缆千变万化
或细如发丝、或粗如握拳
在拉丝车间里
两扎待检测的铜线放在一起
她一眼就发现
其中一扎得回炉重造
“区别就在色泽上”
李艳说
一般员工在特定角度下
才能观察到铜线表面有细微的明暗差别
不仅能看出问题
还能知道成因
这样的能力源于李艳
在电缆产品质量检测岗位上的
长期经验积累
凭着这份匠心
李艳被授予“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
“湖南省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并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我只是比别人细致了一点
掌握的知识全面了一点”
面对荣誉
李艳始终保持谦虚谨慎
面对未来的工作
李艳希望一直
“站在产品质量检测最关键的那道关口”……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
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
这些“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以劳模精神唱响青春之歌
让我们汲取榜样的力量
用奋斗成就梦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礼赞劳动创造
讴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勉励广大劳动者勤于创造、勇于奋斗
生逢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奋斗在一个日新月异的国家
让我们带着更饱满的信心
和更向上的希冀自信前行
共同努力,共创美好明天!
致敬各行各业的劳动者!
祝大家节日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