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芜湖市繁昌区:优营商“软环境” 提发展“硬实力”2、海螺型材,值得信赖的塑钢型材3、安徽的“进博红利”
芜湖市繁昌区:优营商“软环境” 提发展“硬实力”
一家企业从立项到拿地、再到不动产登记,全过程可线上办理;企业用气可实现“零材料”“零见面”报装,线上从申报到通气最多不超2天;税收部门牵线搭桥“当红娘”,促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双向奔赴”……
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营商环境则是招商引资的基石底气。
近年来,为了让企业留得住、能发展,芜湖市繁昌区着力突出“快”字、“好”字、“优”字服务营商环境,助力更多企业落地生“金”。
贴心服务 给企业吃下发展“定心丸”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样样离不开自来水、天然气。水气供应关乎企业生产、群众生活,是优化营商环境不可或缺的环节。
“在具备通气条件的情况下,我们当天申请、当天通气,太给力了!”虽然企业正式运转已经一年多,但回想起当初通气投产,芜湖鑫金源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学松还是满口的感激。
芜湖鑫金源新材料有限公司位于繁昌经开区,是一家专门从事印铁包装的企业,年均耗材4万吨,日均用气3000立方米,一年下来累计用气量在80万立方米左右。
“鑫金源是我们燃气公司的优质客户,也是我们用气最为稳定的客户之一。”芜湖港华燃气市场部经理柳伦表示,针对燃气开通办理,都是专人进场、专人跟催,“一对一”对接,确保燃气供应“不断粮”、燃气服务“不打烊”。
要知道,放在过去,申请通气许可、出设计图纸、确认施工方案、备料进场施工、整体竣工验收……一个流程下来,少说也要20个工作日。
如今,通过提前介入、主动服务,可实现企业报装“零上门”,足不出户即可完成所有报装流程,实现燃气报装“零跑腿”。
陈学松打趣道,“企业投产都一年多了,董事长还不知道燃气公司大门朝向哪边,办理通气几乎没有什么繁琐的手续,也不需要去柜台填表交材料,通上燃气,就是几个电话的事儿。”
陈学松说的轻松报装,是建立在2022年繁昌区实施推广的“七零服务”基础上,零见面、零跑腿、零材料……数据统计,截至目前,繁昌区燃气民用用户4.6万户,企业用户650余户,通过精环节、压时限、减材料,全面提升燃气行业服务水平。
减的是企业负担,增的是市场活力。
在柳伦眼里,对营商环境有着自己的理解,就是让企业花最少的时间、跑最少的路、交最少的材料、找最少的部门,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牵线搭桥 助力上下游企业“双向奔赴”
加工芯材、真空覆膜、折边定型……
走进安徽蓝格利通新材应用股份有限公司的真空绝热板生产车间,只见一块块各式型号的绝热板,源源不断从产线上下线,工人们忙碌不停,开足马力赶产保证订单需求。
安徽蓝格利通新材应用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环保降噪、隔热材料与产品研发制造的现代化企业,也是安徽省级“专精特新”企业,今年仅上半年销售收入就达到7000万元。
然而就在去年年初,新上线的VIP真空绝热板项目,因为一时寻找不到市场、打开不了销路而一筹莫展。
“上马新项目,是公司丰富产品品类的有效之举,但在前期市场方面遇到了瓶颈,当时产线已经投产,当务之急就是找市场。”安徽蓝格利通新材应用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杨超直言不讳。
税务干部深入企业,“点对点”宣传最新税费优惠政策。(图/繁昌区税务局)
国家税务总局芜湖市繁昌区税务局孙村税务分局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利用增值税发票税收大数据系统,精准检索到了三四百家潜在合作对象,为企业进行产业链供需对接,帮助企业扩展市场,打开销路。
在税务部门牵线搭桥下,该企业顺利找到5家合作商,签订了新产品的购销意向,自去年3月份正式投产以来,新项目月均销售收入300万左右。
税收大数据及时性强、覆盖面广,不仅是反映经济运行状态的“晴雨表”,还在助企实现有效购销、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芜湖市繁昌区中小企业多,本土企业也不少,通过“税务链”助力“产业链”,截至目前,已为辖区内52户企业提供“拓链”服务,在“一链一策”的帮扶下,为企业自主有效实现购销金额累计达到8359万元。(汪瑞华、陶涛)
海螺型材,值得信赖的塑钢型材
目前,我国市场的塑钢型材品牌有很多,如海螺、实德、维卡、柯美特、新世界、LG好佳喜、北新、中财、宏大等,这些企业都是生产塑钢型材的大公司,实力都相当不错。不同公司生产的塑钢型材在质量、性能等方面可能都存在一些差异,但以上的十大塑钢品牌是目前我国比较有名气的塑钢企业,在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方面都还不错。下文小兔要给你介绍的是海螺塑钢型材。
谈到塑钢型材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或用到这种型材,塑钢型材是目前重要的门窗制作材料,塑钢门窗以其突出的优势取代了大部分的木制或金属制门窗。传统的木制或金属制门窗存在诸多缺点,比如,抗风化和腐蚀的性能极差,时间长了容易腐朽或生锈,新出现的铝合金门窗虽然性能突出,但价格又十分昂贵,增加了我们的负担,塑钢门窗的出现就很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
塑钢材料的主要组成物质是一种叫做PVC的材料,这种材料实际上是一种新型的塑料,人们为了增强这种塑料的强度在其内腔加入了强度较强的钢材,从而就制成了塑钢型材。PVC材料本身具有很强抗腐蚀、风化的能力,以及较强的强度,如果在加入钢材,这就使得塑钢型材不但具有较强的抗腐蚀能力,而且其强度也大大提高了。因此,塑钢型材克服了传统型材的种种缺点。
此外,塑钢型材还具有良好的排水性能和隔音隔热性能的优点,而这些优越的性能都跟它多腔的内部结构密不可分。塑钢型材与铝合金型材相比,虽然强度不如,但塑钢材料的价格要铝合金低很多,而且塑钢型材的生产过程十分的节能,因此,塑钢型材是目前大众化的、节能型的门窗材料。
不过,有人肯定会说,我所见到的塑钢门窗都是单调的白色,颜色太单一了,一点都不好看,其实这个问题早已解决了,目前的塑钢型材表面已经可以贴上彩色贴膜了,五颜六色的贴膜使得塑钢的颜色也变得五彩斑斓,更大程度上满足了你的需求了。
说完了塑钢型材,我们再来说说生产塑钢型材的企业——海螺型材。海螺型材是目前国内生产塑钢型材的顶呱呱的大公司,也是第一家在深圳上市的公司,海螺型材的总部位于安徽芜湖。海螺型材生产所有机器设备全部是从国外进口的,不但生产技术先进,而且产量也是在世界上是排的上名号的。
总之,在我国所有塑钢生产企业中,海螺型材可以说是行业的领导者、佼佼者,是名副其实的大厂、大公司,它所生产的产品不光种类齐全,而且质量绝对有保证,小兔在这里强烈推荐。
安徽的“进博红利”
11月10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闭幕。
作为全球瞩目的经贸盛会,本届进博会再次吸引了全球企业和投资者的目光。
不同于其他展会,进博会是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就是说,咱们是把全球的“卖家”请到“家门口”来做生意,而且做的是汽车、技术装备、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消费品、食品及农产品、服务贸易、创新孵化等类别的“大生意”。
承接进博会溢出效应,长三角地区当仁不让。那么,安徽是个什么样的买家?
安徽是会买的买家:技术装备,占到采购需求的六成左右。
安徽是有潜力的买家:安徽有5000多家外资企业落户,包括192家境外500强企业,安徽的产业链供应链的外向度和全球化程度显著提升,肩负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发展使命。
全球化的产业链造就全球化的竞争力。一定程度上,会买更有“高级感”。
基于此,安徽也将成为越来越活跃的全球买家。
“买买买”
“采买”是这次安徽交易大军参会的首要目的。
本届进博会,安徽共成立1个省交易团、16个市交易分团、5个省直交易分团,共有2200余家单位、6200余人注册参会。
在进博会现场,不时能发现安徽客商的身影。来自安徽宝临食品有限公司的张保,就是其中一位。进博会开幕当天,作为公司国际贸易业务负责人,他早早带着翻译和采购人员穿梭在阿根廷、巴西、乌拉圭等国展区。
“前两天,我们就已经和好几拨海外客商碰面了。” 张保告诉记者,该公司主要从事活牛养殖与屠宰加工,这次主要来了解外国展商的活牛存栏量和屠宰情况等,为元旦、春节的市场供应作准备,在进博会开幕的不到三天时间,他们已经采买了200多万美元。
安徽五星果品的采购人员也积极在进博会上寻找新颖的水果品种。该公司专注于高端进口水果与国产精品水果的全产业链运营。“通过进博会,我们争取到了新西兰奇异果品牌佳沛以及美国都乐公司的安徽区域总代理,大大提升了公司核心竞争力。”公司负责人陈秉政表示。
除了进口食品与消费品,从往年交易情况看,技术装备、农产品、生物医药、服务贸易等亦是安徽“买买团”的重头戏。“今年安徽企业采购需求中,技术装备类占六成左右,服务贸易类也有所突破。”安徽省商务厅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处二级调研员王斌表示。
在技术装备展区,芜湖清水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翟笃奇告诉记者,从2018年开始,他们每一届进博会,都不曾缺席,因为享受到了进博会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通过进博会,我们引进日本川崎重工的智能生产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也是通过进博会,我们购买到了国外高精尖实验装备,打造了企业检验检测中心、企业研发中心。”翟笃奇告诉记者,现在该公司已成为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企业。
眼下,该公司正计划开拓海外市场。“这次,我们想要通过进博会寻找到食品保鲜方面更好的解决方案。”翟笃奇表示。
据统计,前六届进博会,安徽累计组织1.32万家采购单位、4.15万名人员参会,采购成交金额123.2亿美元。
越来越多的安徽企业,正通过进博会上的“买买买”,为升级准备,为发展“蓄能”。
“展商”变“投资商”
安徽“买买团”的活跃,引起诸多展商的关注,他们也为安徽的发展“点赞”。
全球500强、电力和自动化技术领域的领导企业ABB这次专门展示了一款高性能自动化控制柜,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奇瑞、蔚来等均是其重要客户,他们希望能借助安徽的发展全面巩固拓展市场,同时也用自己产品和技术赋能安徽先进制造。
跨国企业江森自控是七届进博会的“全勤生”。在本届进博会上,该公司带来了新近发布的楼宇自动化系统。
江森自控中国区自控业务销售总经理、大客户总监李葳告诉记者:“安徽经济特别是安徽新兴产业良好的发展态势,为我们带来了很多市场机遇。像芜湖数据中心集群建设、安徽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都是我们重点关注的对象,有利于我们挖掘项目机会。”
而在展会上,记者发现,除了中国馆的实物展示外,其他展馆也有一些“安徽制造”的亮相。
在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展台,作为大众汽车品牌在中国的首款智能电动轿跑SUV进行展出的车型“ID.与众”就是妥妥的“安徽制造”。
这样的“安徽制造”为进博会增添了“未来感”与“科技感”,体现了安徽的新质生产力。
在跨国公司3M的展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安徽乃至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对电池高性能隔热产品技术提出了庞大的市场需求。2023年,该公司投资数百万美元在合肥工厂新建的电芯间隔热垫产线正式投产。
“进博会七届,我们不断扩大‘朋友圈’,力促‘展商’变成‘投资商’,越来越多的产品、技术正在实现本土化落地生产。”王斌表示。
今年1月至8月,安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79.7亿元,安徽利用外资增速连续21个月高于全国,其中全省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占比达到56.3%。截至目前,累计已有超5000家外资企业在皖扎根,92家境外世界500强在皖设立企业192家。
大众、康宁、马牌轮胎、联合利华、渣打银行等海外知名企业和机构落户安徽。进博会也让这些本土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登上“大舞台”,加快“走出去”。
“流量”变“留量”
外贸行业内,流行这样一句话:
千封邮件,不如一次见面。
中国也有句古语:“见面三分熟”。
本届进博会,共有129个国家和地区的3496家展商参加,国别(地区)数和企业数都超过上届,参展的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达297家,创历史新高。
要让这些“流量”来到安徽成为“留量”,离不开政府的积极有为。
近年来,安徽积极打造联系服务外商、招引外资的机制化平台——海客圆桌会,吸引了一批企业投资安徽,擦亮了安徽对外开放的品牌。
凭着同处长三角、距离上海车程仅2小时的区位优势,借着进博会的“东风”,安徽继续发挥高能级平台作用。
进博会开幕前夕,11月3日,安徽省政府邀请出席进博会的法国高级别政商代表团来皖访问,并在合肥举办海客圆桌会(法国专场)。会上邀请的嘉宾阵容包括,法国工商会、法国索姆省中小企业联合会、法国上法兰西大区工商会、法中孵化器联盟协会……这些商会在促进中法贸易往来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法国亚眠市终身荣誉副市长、法国索姆省中小企业联合会主席帕斯卡尔·弗拉德库尔表示,这次来的主要目的是和中国的同行们在新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找到共同点。他认为,法国和中国都有非常强劲的科教资源,尤其是安徽合肥这几年在新能源、电动车,包括超级计算机等领域都走到了世界前列,这对法国的中小企业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经过前期的协商,会上还举办了签约仪式——中国科大科技商学院与法国工商会(上法兰西分会)、法国中小企业联合会(索姆省分会)、法中孵化器联盟协会达成合作;法中孵化器与合肥市庐阳区将联合打造中法AI产业园。
11月6日,安徽省商务厅、淮南市人民政府又在上海主办了海客圆桌会·淮南专场活动。12家海外机构和企业代表从新能源汽车产业、生命健康、低碳经济、现代服务等领域深入交流合作机会。
第七届进博会已落下帷幕。好客的安徽将再次伸出双手,利用进博会溢出效应及资源,举办第七届进博会安徽省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客商安徽行活动,组织走访池州等地,开展生物医药产业国际合作交流。
从来没有一蹴而就的合作,有的是一次又一次的诚挚邀约,一场接一场推心置腹的交谈,才能造就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国际美誉度越来越高、在“买全球”上越来越活跃越有“高级感”的安徽。(记者 丰 静 彭园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