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楼街你一天走得完,老汉口人的回忆讲不完

“前花楼接后花楼,直出歆生大路头。车马如梭人似织,夜深歌吹未曾休。”这是民国初年的《汉口竹枝词·歆生路》中描绘当年花楼街的繁华景象。

在最初听到“花楼街”这个名字时,或许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出花街柳巷这些字眼。但其实,花楼街之所以被称为花楼街,只因在最开始时,这条街上多半是砖木结构的楼房,这种楼房由于其屋檐和梁柱上涂绘彩色花饰,并将门窗雕镂成古香古色的图案,被称作花楼,因此,这条街也就被称为了花楼街。

可惜的是,后来经过翻新改造,花楼已经见不到了。

花楼街位于汉口江汉路与沿江大道之间,其长度一直延伸到大兴路的河边。花楼街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人声鼎沸,人来人往的,很有温度。

在这条街里,有历史浇筑的痕迹,斑驳的墙面、杂乱的电线、各样的告示牌可能会在你刚进入花楼街时占据你的绝大部分视野,但是再往里,曾经的繁荣景象依然清晰可见,此时的你,大概只会觉得很亲切了。

下午的街道有点热闹,人来人往的是街坊邻居,上街买菜的有,太阳正好,出来遛圈的也有,还有的是刚接到放学的孙女,带她过来买点吃的。

街道并不宽阔,两边都是小店,卖水果的、卖小吃的、卖杂货的,热闹极了。各种老武汉的手艺在这里都能看到,修鞋的、打钥匙的、打铜的、修表的,基本上你能想到的,这都有。

今天的太阳很好,很多街坊都会选择在今天晒一晒被子去去潮气。虽说街道不是很宽,但是很规整。有专门的晾晒架,也会在电线处挂上“请勿晾晒”的牌子。不过大家还是会选择在自家窗户上搭个架子,用来晒也衣物被面之类的。

这里的人似乎已经对镜头习以为常,在我们提出想拍点照片时,他们并没有很多的抵触情绪,反而会很热情的告诉我们,哪里哪里值得拍,也会给我们介绍这条街道以及街道上的各种小店。

街口就是一家葱油饼,来来往往的路人总会有一两个停下来买上一个,边走边吃,在这低温的季节,冒着热气的葱油饼还是很能解馋和饱腹的。

路边有很多的水果摊,其实就我看来,水果还都是比较便宜的,听老板说,这边的水果店已经没有多少是老店了,基本上都是近几年才搬过来,真正的蔬果老店,还要往里走,都在菜市场那一块。

店面比较大,分类也很是有规则,五颜六色的,看着就让人心情好。香蕉、龙眼、冬枣、红提...都十分的诱人,如果不是手上提满了东西,估计夕小姐也想买一堆水果带回家吃了。

这条街早餐摊有很多,看得出来,平时早上上班的时间一定是很多行人的,只可惜,我们的时间没有来对,没有赶上人多的时候。

路边有一个阿婆开的小店,买些炒板栗和油炸的韭菜饺子、春卷之类的。阿婆说她在这边也开了十几年的店了,基本上也都是做些街坊的生意。还给我们说,这边这两年就要拆完,让我们可以到处逛逛,有兴趣的话,往前直走右转,就是统一街,那边的吃的也很多。

再往里走一点,就能看到一家白糖发糕,这也是一家开了十几年的老店。店里的发糕就是我们小时候吃的那种沿街叫卖的发糕,现在很难找到了。小发糕基本上上午就会售罄,我们来的是下午,自然也就赶不上了。

圆盘上的小米粑很是诱人,没经得住考验,我跟同伴一起就买了一个来吃,1.5一个的价格,也是很美丽了,相当于这一次的人均为0.75?我都不敢相信!!

闲聊时,阿姨说基本上这边都是买来给孩子吃,虽说这些吃食老少不忌,但孩子喜欢,老人也都会留给他们,让他们慢慢吃。她还羞涩的说,前几年还有报纸过来采访,她还上了报纸,街坊的人看到报纸都会拿给她看。街坊的生活其实就是这样,朴实又热情,这样的生活,真好。

在花楼街上有很多没有名字的店,比如说这一家。被他家的麻花吸引过去,闲聊之下,发现这竟是一家开了20多年的店,旁边两位大哥正在熟练地翻炒着油锅,女老板则在店面给客人打包吃食。

我们问到这家店的名字时,老板很自信的告诉我们,我们店没有名字,你只要说花楼街卖麻花撒子的,就没有人不知道的。得知我们要拍点照片,她同样是很羞涩的说,那你们如果把我拍进去了,就不能把我拍丑了叻,那会不好看的。

花楼街的历史久远,街坊邻里关系也十分的简单融洽。说要买什么,通常都会直接说到哪家哪家,不用再问店名就知道地址了。大华粮油店在这里开了30多年,老板娘也很热情,压出来的面条,有劲的饺子皮,都让街坊们十分喜欢。

巷子里的幼儿园是这条街道最明亮的色彩,五色的栅栏以及小孩子独有的欢声笑语,让整个街道变得更加生动,阳光也仿佛更加命脉。

这里还有很多社会上正在流逝的手艺匠人。街道的左边有一个小巷子,巷口是刷黄的拱门,朝巷子里看,只能看到停着的三脚麻木和电动车,但其实,就在巷口的小屋里,是一家打铜店。

店子只有几平米,塞满了各种各样的铜器和工具。我们进去时,店主李师傅正在给人打锅底。他给我们介绍,现在基本上很少会有人使用铜器,所以说除了打铜,他还会电焊、铝器和铁器,顺带着帮街坊邻居修修锅。

在李师傅的打铜店对面,是李记金属。这家金属店的店主据说是李师傅的弟弟,除了铜器以外,同样的也会做些电焊之类的工作。和李师傅不同的是,他这边也会有些其他业务,像是卷闸门、铝合金的门窗之类的。

其实和得胜桥一样,花楼街也有自己的“花楼街菜市场”,虽说是下午,但是依然可以看得出这里的菜品都很新鲜也很丰盛,来来往往很多街坊邻里,也还有一些附近住的过来买。

关于这条菜市场,我们就等到下次再写可好?爱泥萌。

行走在花楼街,我们几次都碰到了这位阿姨。一路上,阿姨也给我们介绍了下这条街道。从她那里我们知道了,虽说花楼街要拆了,但是基本上没有对这里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这里的人们该吃吃该喝喝,该送孩子上学该晒太阳打麻将,都是和往常一样,没有区别。

这大概就是随心而居的体现了。热闹和安稳相交织,既矛盾又和谐。

走到杏林中医门诊部,阿姨很自豪的跟我们说,这家中医馆很有名,特别是其中一名黄中医很厉害,有不少人都是冲着他才过来的。诊所并不大,总览牌上贴的有七个。阿姨提到的黄中医就是这位黄致知医生了。

在花楼街走一路拍一路,拍到了沿路的街坊生意,拍到了市井烟火,拍到了巷里生活。在这里,你能感受到很温馨的生活气息,他们常常在砍价还价之中,畅聊家常。乱七八糟的电线,厚厚薄薄的衣服,大大笑笑的叫卖声,花楼街,陪伴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的成长。

我们总在说花楼街要拆,但其实怎么样担心都没用,倒不如,趁着它还在,带上好心情去逛逛,看看路边的小店,和店主随意聊聊,拍下那些看似凌乱的画面。

至少,花楼街现在还在。

真好。

隔热门窗品牌

隔音门窗

高端铝合金门窗

上一篇: 花木鸟兽 平静安宁
下一篇: 花江镇:抢抓大桥建设新机遇 构建跨越发展新蓝图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