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忽视或看不懂「苏式花窗」,那你从未读懂苏州的美2、轻纱环碧 苏州古典园林里的罩与槅3、纸窗 纱窗 蠡壳窗
忽视或看不懂「苏式花窗」,那你从未读懂苏州的美
千百年来,历朝历代的造园家以画为境,咫尺之间,搬山移水,再造乾坤,这些精妙的布局,一步一景的意境,若没有花窗作衔接,其魅力将大打折扣。
花窗,园林中的点睛之笔。作为园林建筑的重要组成元素,不仅是一种景观,也是苏州文人园林文化的反映。而把这点睛之笔做到极致的要属『苏式花窗』。
丨苏式花窗
丨江南园林之窗的典范
走在苏城的大街小巷,总能看到白白长长的粉墙上,印着淡灰淡灰的窗格。有的是直接漏空的,有的却只是印上花纹,虚实与否,都是一道道古雅素净的风景线。
不禁让人感叹苏州人的别有用心,就连一个小小的窗子都那么重视。传统的苏式花窗不仅仅是苏州独特的艺术门类,更是和苏州园林、民居有着很密切的联系。
叶圣陶先生曾在《苏州园林》中写到:“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苏州园林闻名遐迩,其花窗更可谓江南园林之窗的典范,个个独特,鲜有重复。
丨苏州多窗
丨自唐起窗棂样式已非常丰富
在苏州生活久的人都知道,在苏州一个雨季像过了一年。正是因为苏州特殊的气候,所以,自古以来苏州建筑外观轻盈疏透,多窗设计,气息流畅,空间豁达;开窗则纳凉通风,闭窗即御寒保暖。
苏州曾是全国手工业最密集的地区,《吴县志》记载:“苏州城中,……,居民大半工技。”江南传世的木制家具多出自苏城工匠之手,精致的花窗也是如此。
唐代,苏州民居的窗棂样式已非常丰富,板棂窗、槛窗、横披三类最多。明末清初起,苏州木雕门窗开始注重木材本色美,以木材的天然纹理和色泽配粉墙黛瓦,我们如今见到的传统门窗多是明清两代遗构。
丨花窗样式
丨各式各样,亦窗亦门亦景
精致的雕花镂空,样式无穷无尽。苏式花窗的精致在于它千变万化不拘一格而无处不显的细腻。
空 窗
又称“月洞”,即在空白墙上做成满月形状,外来之景如画一般镶嵌“画框”之中,他人观镜中之人犹如一幅动态的肖像画,观赏的角度不同,画框中的画与人也不同。
随着时代的变迁,“月洞”也不拘泥于同种形式,也有弦月、梅花、桂叶、花瓶、双菱等形状。
漏 窗
又称透花窗,也称花墙洞、洞墙,这是一种在苏州园林中比较常见的,也是运用得非常广泛的窗。这种窗形式活泼多样,既能单窗自成一景,又能数窗形成组景,可谓隔而不堵漏中又续。
半 窗
半窗,即将窗安装于半墙之上,这在苏州古典园林中见得比较多。半窗有多种款式,其花样与建筑功能、室内陈设、匾额之名及主人的喜好是有着一定因果关系。
长 窗
又称“隔扇”,通常落地,安装在上槛与下槛之间,既有窗的功能也有门的作用,故亦称它为“落地长窗”或“落地门窗”。人可出入、通风、采光;闭之有采光、保温,居室内能赏室外美景的作用。
纱 窗
亦称纱隔,与长窗颇相似,在苏州古典园林中常以纱窗来分隔空间,它避免了砌墙造成的呆板。不仅增加了文化内涵,也显示园主的富有。
和 合 窗
又称支摘窗,窗分上、中、下三层,上层、二层做成可支起放下的窗。而下层一扇则做成直立式,拔掉木插销可将窗摘下。这种形式的窗,一般为长方形,也有其它式样。
丨园林里的花窗
丨每一个都是微型花窗博物馆
经常看到这样一个评论:“苏州所有的园林都一个样。”这样的认知简直太片面,其实,只要来苏州园林走一回细加品赏,每一个园林就是一座花窗的微型博物馆。
拙政园里的“远香堂”旁边一带的厅轩全饰以木格花窗,配以各种形状的彩色玻璃,阳光一照,投射到地面上就成了五彩缤纷的光斑,阳光也有了艺术的氛围。
留园也是赏窗景的好地方,古朴幽明的花窗,运用窗外小空间栽几枝盆栽,立几块湖石,似画不是画,非画恰如画,装点成雅致不俗的小景。
沧浪亭的108式花窗更是令人流连忘返。其中,四季花窗“春夏秋冬”,简单构造了四个不同的植物
便巧妙的反映了时令效果,浓缩了江南四景。
狮子林中“琴、棋、书、画”的漏窗更是让人赞叹。其他如怡园、耦园、环秀山庄等,也是花窗多多。透过一个又一个花窗,窗内窗外双向“泄景”、“借景”,使整个园林充满诗情画意。
亦窗亦门亦景,小小的一扇窗户,却让风景有了天差地别的韵味。如果你忽视或者看不懂苏式花窗,那也许,你从不曾真正读懂苏州的美……
*部分图文资料来自现代园林、苏州市文广旅游局官微、图游苏州、苏州好风光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看见苏州综合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轻纱环碧 苏州古典园林里的罩与槅
苏州园林的空间布局
处处都在追求
虚与实、隐与显、藏与漏的巧妙对比
室内空间尤其如此
而实现这一切的神来之笔
便是种类繁多、纹饰精美的内檐装修
刘敦桢先生在《苏州古典园林》中说
“内檐装修大致有纱槅(又名纱窗)和罩两种”
本期我们来聊聊内檐装修中的罩与槅
灵活多变的罩与槅
罩大致可分为飞罩、落地罩、挂落飞罩等形式,它们是同一形式的透空隔断,差别主要在于体量大小的不同;纱槅则略似长窗,只是用在室内,做法上略有不同。这些形式,苏州园林中都不乏佳例。
飞罩与挂落相似,但两端下垂如拱门,悬挂在脊柱或纱槅之间,下方不落地,轮廓是自由的曲线。多用于对分隔要求不太明显的室内空间。
网师园·撷秀楼
落地罩是两端落地的飞罩,其特点是具有须弥座式木脚墩,以显体量高大,常与槅扇结合使用,使空间隔而不断。
网师园·梯云室
落地罩中有一类特殊的,称为“门洞罩”,即将隔断做成门洞形式,多用于要求分隔性更强的空间,最具代表性的是圆形门洞的“圆光罩”,也有做成八角、方罩形的。
留园·林泉耆硕之馆
挂落飞罩则是一种介于挂落与飞罩之间的形制,它形似挂落而两端下垂,但垂落的部分较之飞罩更短,常常安装于柱间枋下或槛下,下置一扇或半扇地罩窗或槅扇。
耦园·山水间
槅扇,式样与长窗相似,但做法不同,是一种富有装饰性的室内隔断部件。
耦园·还砚斋
槅扇在功能上有时要求它隔断视线或作一定程度的隔音,所以常在中部内心仔背面或钉青纱或绢画,这类槅扇俗称“纱槅”。
拙政园·十八曼陀罗馆
网师园·看松读画轩
有些则在内心镶板,板雕饰花纹或双面糊裱书画。
留园·林泉耆硕之馆
精妙绝伦的匠作技艺
罩的结构,主要由上槛、跨空槛(即中槛)、抱框、横披和花罩等组成。
落地罩安装于上槛之下,两侧与抱住连接,底部坐于须弥座上,须弥座则与地面相固定。
门洞罩作为落地罩中重要的一类,其做法有一些特别之处,以圆地罩(圆光罩)为例,一般为三片合成,内圆边框的分档接头要做到:圆中不见接缝、接头分节对称。出圆弧样板时要求更高,尺寸更精确,才能确保圆料不变形、不走样。
圆光罩构造样式
罩的面饰通常可分为框架心仔式与整板雕花式两类,框架心仔式常用细木条连接,整板雕花式多用银杏、花梨等木料雕琢图案。
罩的两种面饰构造样式
槅扇通常内心仔分为三部,中作长方框档,四周镶回纹装饰称为插角,或在四周连雕花结子。也有在框内镶冰纹彩色玻璃,四周镶花结的。
槅扇构造样式
罩与槅的选材,大多使用优质实木,如红木、花梨、楠木、楸木等等。
罩的雕饰图案有藤茎、整纹、雀梅等等,往往构图自由而富于变化;槅的纹样整体与同为小木作的门窗一致。
整纹飞罩
藤茎纹飞罩
雀梅纹落地罩
纹饰精美的园林槅罩
拙政园·留听阁
拙政园留听阁的飞罩,是雀梅纹样式的佳作,雕镂与拼接极为精细,利用树根形长条花纹贯穿全罩,中间和两角以松、雀、梅纹样作点缀,显得小巧玲珑,能与建筑相适应。
耦园·山水间
耦园山水间水阁的大型杞梓木“岁寒三友”落地罩,采用透雕手法,雕镂技艺极为精湛,构图风格粗犷,给人以浑厚大气之美,据传为明代遗构。
留园·林泉耆硕之馆
留园林泉耆硕之馆的圆光罩是门洞罩中的典型佳作。此罩面积较大,为避免产生单薄的感觉,边框采用了内、外两圆的形式,框内均匀的分布较大的叶形花纹,其间用较纤细的、绕曲的枝条连接成花纹作为衬托,与建筑环境相得益彰。
狮子林·古五松园
狮子林古五松园的芭蕉罩,是园林中较为少见的写实风格落地罩,与园林中其它精雕细镂的装饰相比,显得古朴而厚重。
留园·五峰仙馆
槅的精品,当推有“江南第一厅堂”之称的留园五峰仙馆,左右金柱间各安5扇楠木纱槅,内心仔嵌张辛稼绘绢本花鸟,其旁间隔设置了嵌有博古铜器拓片的纱槅。十几扇纱槅济济一堂,可谓“槅”之集大成者。
苏州古典园林中的古建
传承之所以能至今
得益于园林管理部门
对其进行的日常专业防护和保养
内檐装修即便处于室内,依旧难免时间的考验
同样面临着病虫害的侵扰
园林管理部门聘请行业专家、非遗匠人
及时对损坏部分实施科学有效的修复养护工作
才有了它们历久弥新的状态
来源:苏州园林官微
编辑:小冉
纸窗 纱窗 蠡壳窗
窗外,瘦竹五六竿;室内,紫砚压书案。隔开也即连通内外的是一扇木格花窗,窗纸雪白,小院清幽,抬头可见天光云影,开卷便是经史子集。夜间用功,随意一瞄,三两枝青竹落在窗纸上,轻轻摇曳,珊珊可爱。一时兴起,饱蘸浓墨,悬腕临摹,就是一幅疏密有致的墨竹图。这是我在郑板桥故居小书斋看到的一扇纸窗,板桥云“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想必先生在小书斋内,月月画,年年描,日间挥写夜间思,画到生时是熟时,终是画成了一代大家,画出了枝叶关情的“板桥竹”。
纸窗/图片源自网络
古时,“窗棂糊亮白纸裁”是寻常事,清词大家纳兰性德爱惜梅花的孤寒,便写“怜伊大冷,添个纸窗疏竹影”,让纸窗和竹影庇护梅花以温暖。宋代王禹偁的一句“白纸糊窗堪听雪,红炉著火别藏春”,则让人身临其境般感知到诗意与温馨。
这样的纸窗如今不多见了,小学时候我却是见过一位美术老师爱将宣纸贴在窗户玻璃上,画的尽是水墨小品,折枝兰、篱下菊、没骨牡丹,或者雪中梅、霜天竹、出水荷花之类,也算是纸窗吧。倒是种类繁多的木格花窗还能在古典建筑中看到,如象征吉祥的如意纹、寓意长寿的龟背纹、鱼跃龙门的鱼鳞纹、满堂平安的海棠纹、招财进宝的轱辘钱纹、满腹诗书的冰裂纹、富贵不断头的回字纹……在游览苏州拙政园、沧浪亭或者扬州何园、个园的轩榭楼馆时,时不时就会遇到,但没有窗户纸,一律镶上了玻璃。
倒是古装片中常有。烛影摇红的纸窗前,映出一个云髻高挽的丽人,走向案前苦读的公子,是一幅红袖添香伴读图。或者是月黑风高杀人夜,蒙面人以舌尖舔破窗纸,吹入迷香,烟雾中一见主人昏倒,立即入室盗走传世珍宝。更为惊悚的,一柄短剑插进喉管,一声惨叫,三滴血喷射到窗纸上,沥沥滴落……
曾经,那些极具审美与艺术价值的木格花窗间,总要糊上窗纸的,麻布纸、竹篾纸或白棉纸、粉连纸,讲究的人家会使用上等宣纸,挡风、保暖,透光但不透明。条件稍好一点的,也会在纸上涂一层桐油,防水防潮,润泽又结实。帝王家的窗户纸则相当考究,明代宣德年间,专门开发出一种丈六大纸“露皇宣”,洁白柔韧,最初就用来给皇家糊窗户糊墙壁。因此如影视片中以口水沾湿窗纸,是不大可能的,用手指去捅破倒是实情,毕竟是纸,没那么牢固。
潇湘馆里绿纱窗/图片源自网络
钟鸣鼎食的贵族用罗纱当窗纸,质地更加结实,且采光、通透度更好。《红楼梦》中贾母见黛玉住的潇湘馆窗上绿纱旧了,且与院内翠竹配色不美,马上要求换成“霞影纱”。书中说:“那个软烟罗只有四样颜色:一样雨过天晴,一样秋香色,一样松绿的,一样就是银红的。若是做了帐子,糊了窗屉,远远的看着就似烟雾一样,所以叫作‘软烟罗’。那银红的又叫作‘霞影纱’。如今上用的府纱也没有这样软厚轻密的了。”“可不是这个?先时原不过是糊窗屉……明儿就找出几匹来,拿银红的替他糊窗子。”听听,皇帝专用的府纱也比不上霞影纱,贾府就用来糊窗户,难怪刘姥姥口里不住地念佛,说:“我们想他作衣裳也不能,拿着糊窗子岂不可惜?”贾母马上答应:“再找一找,只怕还有青的。若有时,都拿出来,送这刘亲家两匹。”如此口大气粗,足可见贾府的豪阔奢侈。
余荫山房里的蠡壳窗/图片源自网络
明清时期苏州东山、西山一带,还有一种“蠡壳窗”,如清代黄景仁诗云“鱼鳞云断天凝黛,蠡壳窗稀月逗梭”。将贝壳磨得薄亮后也叫“明瓦”,镶嵌在窗棂上即是。因工艺繁琐,全靠手工,只有富户才能使用。明人文震亨在《长物志》中提到园林的窗户要“俱钉明瓦,或以纸糊”,可见明瓦的格调高雅,现在拙政园的见山楼还保留着蠡壳窗。清代中叶后出现玻璃,明瓦就消失了。
记得我在晋北大同当兵时,附近的古镇上,快过年了,人们还会在木格窗棂上糊窗户纸,糊得雪亮一片,然后贴上大红的窗花,都是吉庆有余、喜上眉梢、五福临门或者满堂富贵之类的主题,一派喜庆与祥瑞之气马上就出来了。真想哪天再回一次晋北,选一老屋、纸窗,与战友二三,喝茶聊天,闲话军旅,以慰相思。
来源:《联谊报》、《阅读时代》2024年06期
作者:朱秀坤
编辑:潘茜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其它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