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打开支付宝可预约上门回收垃圾苏州数万市民已尝鲜2、苏州市姑苏区开展铝合金加工整治活动3、江苏90后“废品西施”:一眼辨垃圾,月入过万
打开支付宝可预约上门回收垃圾苏州数万市民已尝鲜
新年“辞旧迎新”,家里的旧报纸、旧衣服、旧家电也是时候清理了。天冷不想出门?没关系,现在只要打开支付宝,动动手指头,就会有人上门回收。日前,一款名为“易丢丢垃圾回收”的支付宝小程序在苏州走红,上线不到两个月用户数已达数万。
”易丢丢垃圾回收”支付宝小程序由苏州环境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并提供服务。操作非常简单,打开支付宝搜索“易丢丢”,按流程提示选择好上门地址、明确好上门时间段,就能坐等社区回收员上门。
易丢丢主要提供两类废品的上门回收服务,一类是废纸、玻璃、金属、织物等生活废品;一类是废旧大家电及其他废旧大件物品。回收员上门称重、计算价格之后,卖废品所得会自动转进居民设置的提现账号。除了兑换现金,居民还可以选择用废品兑换分类币和公益分,这些分类币和公益分可以在易丢丢商城兑换毛巾、洗发水、卫生纸等实物商品或者其他公益物品。
“易丢丢垃圾回收”支付宝小程序的服务范围目前已覆盖相城、高新区、工业园及姑苏、吴中区部分街道,预计明年上半年内,将在苏州大市区范围全面推开。
近年来,苏州生活垃圾回收的顶层设计正在逐步完善,生活垃圾分类的实效也正逐步提升。苏州环境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利用互联网思维和平台优势,从源头上解决生活垃圾分类回收难题,是苏州市环卫处积极创新,推进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体现之一。垃圾回收“触网”不仅方便了群众、拓宽了收废渠道,还有望延伸打造出环保实用的可再生资源产业链,实现方便群众、提升行业水平、保护城市生态的三方共赢。 扬子晚报/扬眼记者 徐晓风
苏州市姑苏区开展铝合金加工整治活动
今年以来,根据苏州市政府实事工程工作要求,在2015年度整治成果的基础上,姑苏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继续对辖区内无照废品回收和铝合金加工开展整治行动,将全区19家无照废品回收和27家铝合金加工点列入重点整治对象。
截至4月18日,姑苏区整治无照废品回收站9家,占整治对象的47.4%,其中取缔3家,通过劝导关闭3家,规范办照3家;整治无照铝合金加工12家,占整治对象的44.4%,其中取缔3家,通过劝导关闭5家,规范办照4家。
原标题:姑苏区开展铝合金加工整治活动
江苏90后“废品西施”:一眼辨垃圾,月入过万
快速分拣废品,将废品打包,上车……在苏州的一个废品仓库,25岁的冯月月穿梭在“垃圾”里麻利地分拣废旧品。
每天,冯月月要打包废品2卡车,约10吨左右,虽然很累又脏,但这个年轻的姑娘已经做了10年。
“我觉得挺好的,靠自己的双手赚钱,以前别人管我们这个行业叫收破烂的,后来好听点,叫废品回收,现在是再生资源回收。”漂亮、直爽,初次见到这个“收废品”的姑娘,便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冯月月告诉记者,最初接触到“废品”是她15岁的时候。
“父母很小就从安徽老家来苏州从事废品回收,我是家里的老二,成了村里的留守儿童。”月月回忆说,从小就和父母分离,初中毕业后就放弃学业,来到苏州开始近距离接触废品这门“生意”。
每天穿梭在废品中,浑身都脏兮兮,分拣废品还是门学问,要耗费耐心和体力。在收废品2年后,17岁的她爆发了,决定离开父母。
“最受不了就是别人的闲言碎语,我去了常州一家厂里上班,连轴转,工作强度也不小。”新的生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枯燥无味的流水线,每月拿着1700元的工资,让月月逐渐体会到生活的艰难和父母的不易。
2013年,冯月月又回到苏州,和父母一起打理“废品”事业,一直到今天。
经过十年的经营,一家人的废品回收店也渐渐起色,从最初的小面店到现在的600平方米的大仓库。
平日里,小贩们会将废品送到店里,月月和家人再将收回来的废品进行分拣,集体装包后再装车卖给回收厂。
“收废品也是一门学问,没个一两年还学不会。”冯月月告诉记者,比如塑料种类很多,价格也不一样,要分开算钱。
而分拣是她最头疼的工作。收来的废品里什么东西都有,饮料瓶、废旧电线、水管、纸板等,需要一件一件地挑,有些不同的材质在外观上看起来几乎一模一样,只能拿打火机烧下,靠味道来辨别。
“比如我们喝的饮料瓶、家里油壶属于PET涤纶料;喝的椰汁、洗洁精壶属于HDPE低压的聚乙烯;自来水管属于PPR料……”
这些常见的塑料制品材质,月月已经熟背于心,经过挑选后,这些废品会在粉碎厂加工成粒子,然后再次加工成别的产品。
因为和废品打交道,冯月月的手比同龄的孩子要粗糙很多,但她却坦言,“这才是劳动人民的手,我劳动,我快乐。”
由于传统的刻板印象,废品回收在大多数人眼中是又脏又累、很不体面的工作。
曾经她也会在意别人的眼光,但慢慢就不在乎了,也看开了, “收废品又不偷又不抢,凭自己本事挣钱,有什么丢人的呢?”
“挺知足的,自由也能赚点钱。”如今,冯月月和家人都在苏州,虽然很累,但她看来一家人在一起比什么都快乐,她告诉记者,一家人一个月在苏州能赚万把块钱,靠着“废品”买了代步车,在老家盖了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