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想跳就跳秀洲王江泾镇有支“土”味排舞队很出名2、追寻程开甲的足迹3、追寻程开甲的足迹
想跳就跳秀洲王江泾镇有支“土”味排舞队很出名
2018-11-14 06:08 | 嘉兴日报秀洲新闻
来源:视觉中国
排舞是一项深受基层群众喜爱的文体娱乐活动,每到傍晚,在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大大小小的广场上总能看到一拨拨民间排舞队伴随着时下流行的音乐,踩着欢快的脚步,舞动身姿,强身健体。不过在众多的排舞队中,能坚持多年并不断推陈出新的恐怕不多。
王江泾镇有一支名气响当当的排舞队,一跳就是十多年,大大小小拿了50多个奖。这支队伍就是成立于2007年的“美丽乡村排舞队”,由该镇双塔村、栋梁村和田青村的妇女自发组织而成,目前有稳定队员18人,年龄从30岁到56岁不等。
为了排练最新的节目《中国脊梁》,备战市里的排舞比赛,昨天上午9时,排舞队队长李金红就在自己店铺门口召集队员一起训练。受限于排练场地、距离远、没有统一排练时间等因素,队员们只能利用零星时间见缝插针地排练。很多时候,队员们只能把排练过程录制成视频发到微信群里,再由队员们通过视频相互指导练习。
这种看似简陋的排练条件,姐妹们却乐在其中。队员沈毅在江苏盛泽做生意,家住嘉兴市区,为了排练,她每天需要开车近30分钟,但是她却乐在其中,觉得很开心、很有成就感。她说:“我们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很少有机会展示自己,现在给了我们文艺爱好者这个大舞台,我十分珍惜,所以每次比赛我心里都特别开心和骄傲,觉得要把最美的表演展示出来。”
十多年来,王江泾镇“美丽乡村排舞队”参加过各类大大小小比赛近百场,各类奖项拿了50多个,蝉联了王江泾镇本地排舞比赛多届冠军。“今年8月开始,我们在各个村巡回表演节目,9月还参加了在油车港镇举办的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开场的龙鼓舞就是我们表演的。”队长李金红满脸自豪地告诉记者。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些成绩的取得源于队员们的长期坚持和不断尝试创新。从一开始跟着电脑视频生硬地模仿,到现在结合热点时事编曲编舞,将故事和情感融入节目中,一路走来,姐妹们越跳越带劲,让这支带着“土”味的队伍舞出了“奇迹”。
近年来,王江泾镇格外重视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依托各村文化礼堂成立的排舞队为广大文艺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展现自我风采的舞台,进一步激发了全镇人民积极参加群众文化活动的热情,为推进王江泾镇精神文明建设,加快构建“和谐秀洲”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队员们优美的舞姿、整齐的舞步,也舞出了王江泾镇广大群众良好的精神面貌及健康和谐的文明新风。
(原标题《王江泾镇“土”味排舞队舞出“奇迹”舞出“风采” 》。编辑宋彬彬)
追寻程开甲的足迹
光明日报记者 苏雁 光明日报通讯员 朱琰斐
8月3日,是程开甲院士诞辰日,他的家乡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将举办纪念活动。这一天,人们向这位追求真理、无私奉献的伟大科学家致以崇高敬意。弘扬程开甲“爱国、奉献、拼搏、创新”的精神,吴江不断解锁人才从孵化到成才的全过程培育密码,走出一条“人到苏州才有为”的吴江路径。
人才计划一路相伴
1918年8月,程开甲出生于苏州吴江盛泽镇。正如“开甲”这个名字的寓意,从那时起,一颗科技报国的种子在吴江这方富饶美丽的土地上破壳萌发、蓬勃生长。这名从吴江走出去的科学巨匠,一生为国铸盾,肝胆赤诚。
“科学技术研究,创新探索未知,坚韧不拔耕耘,勇于攀登高峰,无私奉献精神。”程开甲曾写下的这几句话,恰恰是他百岁科学人生的自画像。百岁之时,回溯过往,程开甲曾直言:“这辈子最大的幸福,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我们举办程开甲诞辰纪念活动,就是要致敬榜样、鼓励创新、礼遇人才,营造尊重科学家、尊重科学的浓厚氛围。”吴江区委书记李铭介绍。“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以城市之名礼敬家乡杰出人才,这座城市面向全球发出尊重人才、爱惜人才、善待人才、厚遇人才的“吴江宣言”。
吴江历来崇文重教,文化底蕴深厚,孕育了费孝通、程开甲、杨嘉墀等一大批国家栋梁和社会英才,先后走出过11名两院院士。时至今日,吴江全区人才总量已超34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超3万人,分别比“十三五”初增长了33%和70%。
以系统思维赋能人才引育,加速资源要素有序流动,正成为吴江纵深推进人才战略的重要抓手。近年来,聚焦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发展,吴江纵深推进人才创新创业“55352”工程并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近日,在第十四届吴江国际精英创新创业洽谈会开幕式上,2022年吴江区“百名博士后(博士)”引才名录正式发布,全职进站博士后最高可获75万元资金支持,对列入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的进站博士后,一次性给予20万元生活补贴。
人才舞台更加宽广
改革开放以来,吴江的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形成了丝绸纺织、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3大千亿级产业,涌现出恒力、盛虹两家世界500强以及亨通、通鼎等中国企业500强,人才吸引力、集聚度不断攀升,被不少人视为创新创业首选地。
“当前,吴江处在一体化示范区和‘环太湖科创圈’‘吴淞江科创带’建设的交汇点之上,需要更为广泛地凝聚人才合力。”吴江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杨斌表示。借由举办程开甲诞辰纪念活动这一纽带,当地希望能够更为紧密地联系广大人才,以程开甲爱国奉献的精神为价值引领,加速实现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锚定示范区“五大经济”,聚焦先进材料、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前沿领域,依托工联院江苏分院、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清华汽研院等头部平台,吴江不断提升与重点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质效。不久前落户吴江的苏州大学未来校区,开设了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等六大热门“新工科”专业,今年将迎来首批近700名学生入驻,加快帮助地方培养所需的复合型高端人才。
“党和政府的贴心服务让我的创业路不再感觉如履薄冰。”回顾在吴江的创业历程,苏州绿控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磊感受特别深切。许多人才与李磊有着相同的感受,在吴江,有20亿规模的“苏州湾人才基金”,有全方位、全链条、一站式的服务,有可以成就人才事业的广阔天地……吴江正一招不落打好拓宽引才渠道的“组合拳”,以人才链的“强”,激发创新链的“活”,托举产业链的“优”,这座城市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才近悦远来,释放丰沛的创新活力。
人才集群“续航增程”
在吴江盛泽镇红梨湖畔,一所以程开甲名字命名的小学静静矗立。走进学校展厅,100多件程开甲曾用过的笔、讲义、课本以及给学生的信件等实物映入眼帘,一系列图文、影像资料回顾了他早期启蒙、求学路上、以身许国等各个人生重要阶段,每年吸引着大批社会各界人士前来参观。
“程老曾经两次回到盛泽母校,给老师们谈教育时认真严谨,和孩子们讲故事时亲切慈祥,他的音容笑貌至今历历在目。”全国模范教师薛法根在盛泽执教30余载,深受程开甲爱国奉献精神的浸染与影响。“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程开甲小学成立后,担任校长的他每学期组织学校开展大型科学家精神教育活动,让学生循着程开甲求学与科研的足迹,从小培养家国情怀、科学精神。
对于吴江而言,对程开甲最好的致敬,就是凝心聚力以真抓实干的举措,培育出更多为时代所需、为地方所用的有志之才。瞄准数字经济“新赛道”“主赛道”,不断推进人才强区战略,提升产业发展质效,培育壮大创新集群,加快展现世界级湖区现实图景,为城市创造新的辉煌。
“一个人的成长需要精神引领。程老等老一辈科学家心系祖国、顽强拼搏的优秀品质,激励着我们一路披荆斩棘奋勇前行。”2017年,海归博士骆薇薇来到吴江汾湖高新区(黎里镇),创立了英诺赛科(苏州)半导体有限公司。在她的带领下,如今公司8英寸硅基氮化镓生产线顺利实现量产,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8英寸硅基氮化镓生产基地,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空白。
“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随着“程开甲诞辰纪念活动”的开展,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的共识,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弘扬科学家精神、增强全民国防意识,也在吴江各级各类人才之间凝聚放大,促使他们更加坚定地深耕专业领域,把个人奋斗融入时代大潮,源源不断为长三角地区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贡献力量。
《光明日报》( 2022年08月03日08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追寻程开甲的足迹
8月3日,是程开甲院士诞辰日,他的家乡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将举办纪念活动。这一天,人们向这位追求真理、无私奉献的伟大科学家致以崇高敬意。弘扬程开甲“爱国、奉献、拼搏、创新”的精神,吴江不断解锁人才从孵化到成才的全过程培育密码,走出一条“人到苏州才有为”的吴江路径。
人才计划一路相伴
1918年8月,程开甲出生于苏州吴江盛泽镇。正如“开甲”这个名字的寓意,从那时起,一颗科技报国的种子在吴江这方富饶美丽的土地上破壳萌发、蓬勃生长。这名从吴江走出去的科学巨匠,一生为国铸盾,肝胆赤诚。
“科学技术研究,创新探索未知,坚韧不拔耕耘,勇于攀登高峰,无私奉献精神。”程开甲曾写下的这几句话,恰恰是他百岁科学人生的自画像。百岁之时,回溯过往,程开甲曾直言:“这辈子最大的幸福,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我们举办程开甲诞辰纪念活动,就是要致敬榜样、鼓励创新、礼遇人才,营造尊重科学家、尊重科学的浓厚氛围。”吴江区委书记李铭介绍。“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以城市之名礼敬家乡杰出人才,这座城市面向全球发出尊重人才、爱惜人才、善待人才、厚遇人才的“吴江宣言”。
吴江历来崇文重教,文化底蕴深厚,孕育了费孝通、程开甲、杨嘉墀等一大批国家栋梁和社会英才,先后走出过11名两院院士。时至今日,吴江全区人才总量已超34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超3万人,分别比“十三五”初增长了33%和70%。
以系统思维赋能人才引育,加速资源要素有序流动,正成为吴江纵深推进人才战略的重要抓手。近年来,聚焦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发展,吴江纵深推进人才创新创业“55352”工程并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近日,在第十四届吴江国际精英创新创业洽谈会开幕式上,2022年吴江区“百名博士后(博士)”引才名录正式发布,全职进站博士后最高可获75万元资金支持,对列入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的进站博士后,一次性给予20万元生活补贴。
人才舞台更加宽广
改革开放以来,吴江的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形成了丝绸纺织、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3大千亿级产业,涌现出恒力、盛虹两家世界500强以及亨通、通鼎等中国企业500强,人才吸引力、集聚度不断攀升,被不少人视为创新创业首选地。
“当前,吴江处在一体化示范区和‘环太湖科创圈’‘吴淞江科创带’建设的交汇点之上,需要更为广泛地凝聚人才合力。”吴江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杨斌表示。借由举办程开甲诞辰纪念活动这一纽带,当地希望能够更为紧密地联系广大人才,以程开甲爱国奉献的精神为价值引领,加速实现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锚定示范区“五大经济”,聚焦先进材料、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前沿领域,依托工联院江苏分院、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清华汽研院等头部平台,吴江不断提升与重点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质效。不久前落户吴江的苏州大学未来校区,开设了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等六大热门“新工科”专业,今年将迎来首批近700名学生入驻,加快帮助地方培养所需的复合型高端人才。
“党和政府的贴心服务让我的创业路不再感觉如履薄冰。”回顾在吴江的创业历程,苏州绿控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磊感受特别深切。许多人才与李磊有着相同的感受,在吴江,有20亿规模的“苏州湾人才基金”,有全方位、全链条、一站式的服务,有可以成就人才事业的广阔天地……吴江正一招不落打好拓宽引才渠道的“组合拳”,以人才链的“强”,激发创新链的“活”,托举产业链的“优”,这座城市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才近悦远来,释放丰沛的创新活力。
人才集群“续航增程”
在吴江盛泽镇红梨湖畔,一所以程开甲名字命名的小学静静矗立。走进学校展厅,100多件程开甲曾用过的笔、讲义、课本以及给学生的信件等实物映入眼帘,一系列图文、影像资料回顾了他早期启蒙、求学路上、以身许国等各个人生重要阶段,每年吸引着大批社会各界人士前来参观。
“程老曾经两次回到盛泽母校,给老师们谈教育时认真严谨,和孩子们讲故事时亲切慈祥,他的音容笑貌至今历历在目。”全国模范教师薛法根在盛泽执教30余载,深受程开甲爱国奉献精神的浸染与影响。“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程开甲小学成立后,担任校长的他每学期组织学校开展大型科学家精神教育活动,让学生循着程开甲求学与科研的足迹,从小培养家国情怀、科学精神。
对于吴江而言,对程开甲最好的致敬,就是凝心聚力以真抓实干的举措,培育出更多为时代所需、为地方所用的有志之才。瞄准数字经济“新赛道”“主赛道”,不断推进人才强区战略,提升产业发展质效,培育壮大创新集群,加快展现世界级湖区现实图景,为城市创造新的辉煌。
“一个人的成长需要精神引领。程老等老一辈科学家心系祖国、顽强拼搏的优秀品质,激励着我们一路披荆斩棘奋勇前行。”2017年,海归博士骆薇薇来到吴江汾湖高新区(黎里镇),创立了英诺赛科(苏州)半导体有限公司。在她的带领下,如今公司8英寸硅基氮化镓生产线顺利实现量产,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8英寸硅基氮化镓生产基地,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空白。
“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随着“程开甲诞辰纪念活动”的开展,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的共识,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弘扬科学家精神、增强全民国防意识,也在吴江各级各类人才之间凝聚放大,促使他们更加坚定地深耕专业领域,把个人奋斗融入时代大潮,源源不断为长三角地区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贡献力量。
(本报记者 苏雁 本报通讯员 朱琰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