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门窗双点拉手安装

文章目录:

1、推手功法之浅见2、在特种作战中枪带为何至关重要?3、2024年动感单车怎么选?一次性看懂所有注意点(内含型号推荐)

推手功法之浅见

在中华文明史上,有些传统文化曾创造过辉煌,或随时间的流逝变淡变远,或流传至今,供人们欣赏。有些科技发明,已化为天才思想的萌芽,或成为后世发明创造的雏型。它们戴着历史的光环,先后走进了博物馆,积淀成丰厚的中华文化,供人们瞻仰,给后人以启迪。中华武学不同,它不但创造过历史的辉煌,而且至今仍完整地、鲜活地存在于人民中间,实实在在地为人民的健康服务,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待发掘的潜能。这在中华文明史上,乃至世界科技史上都是一个绝无仅有的奇迹,是惟一的常青树。

这究竟是为什么?作为一门传统科学,这是由中华武学自身深厚、坚固的学科内涵决定的。中华武学的理论体系和其实践体系作为两大支柱构成了中华武学的学术主体。正是这两大支柱,支撑着中华武学得以跨越数千年的时空跨度,流贯古今,长盛不衰。这是中华武学的根,武学的魂和“神机”所在。

台湾逸文出版社的刘康毅先生在多年对中华武学挖掘、整理承续的艰辛工作对中华武学的研究、弘扬做了大量的工作和有益的探讨,从内容上几乎涉及了各个方面;从研究方法上采取了多方法、多途径、多层面、多学科的研究手段和方法。这些研究为当代和今后的研究,做了大量基础性的工作和有益的探讨——不论是成功的还是不够成功的。这些研究,从性质上讲都是属于对各拳种理论和功法的整理、说明和验证,真正提出了新概念、新理论、新规律。从内容上看,对某一理论、某些具体的理法技法的理论研究,从整体研究和构建武学理论体系,尤其不可忽视的是,从发展趋势上,以现代学思路和方法为指导,从中华武学自身发展规律研究,已经成为刘康毅先生率领的学术团队今后的艰巨工程。

这一系统工程要求我们把基础朴素的《易经》、《内径》等理论和有效的技法原原本本地、全面系统、集大成、有创见、切实地勾勒出来,指导今人,留给后人。只有把根留住,才有可能在高起点上继往开来。相信这一工程一旦实施和完成,不但会给21世纪的中华武学带来新的发展,而且会对21世纪中华文化的复兴和被世界重新认识与评价作出积极贡献。考虑到21世纪中华武学的发展战略,首先必须从盛衰兴亡的战略高度来审视和对待这两大支柱的维护和加固。只有把根留住,才能继往开来。

因为理论指导着实践,又从实践中不断吸取鲜活、丰富的营养,使其发展和提高。

这种明确的导向和支持力度,实在是现代发展史上的一笔浓墨重彩,让广大中华武学的爱好者和工作者深受鼓舞,笔者也深受感动,下文,仅就体认实践功法中的推手这一重要技法的点滴体会,简述己见,以作响应。

一.中华武学的独特功法。

推手,是中华武学技法中最具有民族特色的功法之一。遍查世上所有的对抗搏击项目,唯有我国传承着这一功法。在我国的各派武技中,当数意拳(大成)、鹤拳、(称摇肢)、形意、八卦、无极和太极几个拳种注重这一功法的研习,而多年由官方主办的各级教学和比赛中的推手,则是太极这一拳种的推手项目,在此笔者所谈推手技法则以意拳和鹤拳为例,此皆因二者的原理和技法基本相同,而其它拳派的推手多与其相似或相近。

推手不仅是放慢的实战训练,而且是双人试力。试力之试字太有深义,其不仅是试试可行与否的试探之意,更是试力之试。为何要试力?因为拳中所需之力,绝非日常生活中习惯用力,而是通过站桩、走步等艰苦训练后所获得的先天整体浑元之力,此力之特点、深浅、变化都要经过试才能体认感知和运用,而双人试力则指不仅要体认自己,还需感知和控制对手的力之性质和运用变化,故推手试力由试而知,再由知而知变化而再致用的重要技法。

推手还有另外两个深义。

1.双手实战,有推手、断手之称。所谓搭上点为推(双方上、下四肢接触),拉开距离为断。断手又称实战、实作,断手也称断掉对方来力和来势后施以攻击,亦为和对方拉开距离后寻机、寻势攻守格斗。而在扑击对手要害部位时,对方肯定要封堵招架而造成双手四肢相触之机势,大多搏击术是拉开抽手再战,而精于推手者都专门寻遇此机而“打间架”,故武学大家之实战场面多是以推手形式出现,为此中华武术史上才有“打人容易发人难,发人容易定控难”,定控的技法只有通过推手训练才能掌握。

2 .当然,初学推手之试力,这一试字又指戚继光的“饮酒赋诗,骑马试剑”所谓“春营试马,虎帐谈兵”,这一试字又体现了对武学的理解、掌握和修正深入之和保家卫国,浴血疆场的英雄气概。

二.推手的要点。

推手在拳技中是很重要的功法,只有掌握推手的要点,才能达到练推手的目的。推手虽分为单推手、双推手两种形式,其原理和要点基本是相同的,下面重点谈谈推手的要点:

1. 推手要点就是推手功法的要领和重点。推手应在掌握站桩、试力、步法等功法基础后才可训练,否则只是形式上的推手,不能发挥推手功法特点和功效。

2. 推手时全身的动作和力量要均整。一动百动,不使用局部之力和局部之动,也就是说,必须是桩在动,以脊带动四肢而动,这样才能运用整体力。

3. 推手时要求点紧、身松。以身松为主,接触对方的点要与整体配合,不能用僵紧拙力。力的松紧应互为转换,松、紧互为而用。

4. 推手时动作要灵敏。只有这样才可反应迅速,身、手、步才能运用自如,转动、变化才可得心应手。

5. 推手应在点上听对方的劲力。如力量大小,动作快慢,虚实、松紧等以了解对方,适势应变。知彼知己方可得时取势。

6. 初练推手时应先练慢推,掌握要领后才可变速、加快。推手时应掌握“慢优于快,缓胜于急”的原则,因为只有慢推才可从中找到拳中推手的“劲”,也就是“东西”。所以推手时要在慢中体认功法,掌握要领,求得功用。

7. 推手时要眼观对方,神、意专注。不可思想涣散、意不充实。否则神、意一失,功力、反应效果尽失,功效不佳。

8. 推手时,有偏、卦、拉、挤、推、跟、定、控、撞、放、弹、抖等,在应用时各有不同,而各有特点和应用的条件,必须在己方有利时方可应用,不是没用条件的任意而作,否则很难出现理想的效果。

9. 推手放人的效果如何,是检验推手应用实效的关键。不能放人,互相拼本力的推手是功夫不到的现象,要从基础功法中认真找到原因,造成放不了人的因素很多,要从实际的环节上找原因。如:是功力小,还是动作慢。是整体力不能发挥,还是神意不正确。是基础功不牢,还是个别功法掌握不全面。是老师教的不正确,还是自己没练到家。是推手经验不足,还是本人缺少推手训练等问题。只要找到原因才可得到解决。

10. 学推手功法和学任何技艺都一样,只有得到水平高的老师教导,才能更有利于提高学、练推手的功效。

11. 练推手功与站桩不同,推手是有对方的功法,站桩自己就可以练。所以在推手时一定要与对方产生关系,如只顾自己想象的如何就用是错误的,必须了解对方,适应对方,控制对方,方可战胜对方。

12. 练推手、用推手时,不只求时间的长短,而在于是否掌握推手应用的各个环节,在于追求练功和应用的效果。练推手也不在力量用的大、体力消耗多就好,应在整体松紧力的应用与对方推手时发挥的正确,所以自己的东西必须全面、正确、熟练。

13. 练推手时不能断点,也就是不能随便脱开与对方的接触点,如手腕、小臂。断点推手就是半搭半断,脱离了推手的功法要求,成为另一种搭断手功法了,虽有时能得点主动,但对推手深入不到利,功深厚才能过渡到半搭半断和搭抢断结合的训练。

三.推手的形式和四技。

推手功理练用,有单推手、双推手形式之分。单推手在于站步定位,以双方只出一右侧或左侧之手,两人以小臂相触接,进行推手的练用;双推手为双方相对,各以两手的小臂相触,进行活步(动步)推手的练用形式。推手功是以主、客双方的小臂接点,听力、定、控以求将对方放扔摔倒的功理用效。在功理练用过程中,以接点(小臂相触),作前、后、左、右的弧环(单手),或前。后、上、下、左、右的弧环(双手)动作,从而听劲,即通过接触之点,了解对方劲力大小、力量方向、动静、虚实、松紧、快慢,从中以掌握对方之劲,正确运用己身的劲,在有变或不变当中求得发力之机、控定之用,以将对方放仍摔出为至用之求。

推手又需熟练四技之用。

1. 听

拳学中有“听劲而知敌,遒放总相宜”之说,说明“听”是了解对方的手段。“听”非指用耳,此术语是指点上触觉之侦察判断和神意的本能神速反映。拳学中的听是通过与客方接触了解对方力量大小、动作快慢、力量方向、动作方向、虚实、动静、位置、角度、重心等方面的情况及变化,摸清对方的各种情况。听劲的效果如何?判断正确与否?在长期基础功法训练中求得的桩功、试力功、推手功,练用中的点紧身松和细微之处的体认、静中求、缓中取等等,均与听劲训练有密切关系。听是了解对方最可行的方法,但一定要用本能去听,求本能变化和本能反应,才能在瞬间出现正确变化和功效,《拳道中枢》中的“一触即爆发”,即是听后瞬间本能反映才能达到的结果。

2. 控

控是听后的行动和意导过程。控是在听后了解客方的条件下,达到了解对方、知道对方、掌握对方的过程。控是指控制而言,是掌握后的合理控制过程。拳理中“由知客方之变化,至制对方之所为”和“掌握先机,必胜强敌”即意如牵牛任我为。所以,一触而发在瞬间应变实为拳理中的核心。控是听的下一阶段。

3. 定

定是不动之意,静定均为不动。静中不动是己身所为,而定之不动是受他人所制,拳理中有“不定,勿放”之说,即在未定之前不能放人,放亦达不到良好的效果。定在拳学中是指瞬间在对方接触中的了解或达到双方相对整体静止状态,定有时是对方不动的静。在两人推手中,由己方控制对方,使对手在瞬间达到整体神意气力气停血滞的僵抗状态,此即己方形成主动定对方的局面。

4. 放

放有弹抖、触电之感;放为松整力,放不是搡、推、拱,而是以整体力将双方弹扔而出。放起扔出;放手初、中级是拍撞,高级是指弹抖放,放时对方接触点无疼痛感。放人时动作快、慢均能达到放的效果;动作大小于威力并无区别;放用松整劲,非僵紧、本力的撞力。放多用惰性力、炸力、惊抖力、弹抖力、二争力的反向逆收力等动物劲力,也就是拳学的自然力、纯功力。所以放是拳学发力最具威力的功力体现。

单推手搭手的力意念的诱导在接触之点,即接搭对方小臂之点上。而己方间架结构在于手指对方中线,所谓中线是对方头鼻与前胸的中间部位而言。手指是手指向对方中线而言,从拳学心法解,是意(意念)、力(力量、劲力)、形(手)均应对对方中线,无论在两人手臂划圈(打轮)处在任何角度、方向时,其小臂的接触点的意、力始终指对方中线,此为练单推手的心法的具体关键要点。而还要以点的接触,在推手中时刻听(了解)客方的力量大小、力量方向、动作方向、松紧、虚实、动静、角度、快慢的细微之处之劲,是否有变化等等。在了解(听劲)对方的同时,己方应力求达到在知彼知己的条件下,作出适时、适势、适机、适用之择(即反应或本能反应),在变与不变中掌握对方重心,控制对方力量、方向、位置,以达定住对方,即使对方不能进、不能跑、不能动。

当然“定”为瞬间的暂时定位,而己方要在使对方不得不受己之制的优先条件下做出瞬迅的发力,将对方放出、弹倒或撞飞。在似放未发之前,己方要有蓄力、适形的蓄备,如含胸紧背、屈腿松腰、变换力向、短蓄含发、吸按指中、近身取势等等,即含蓄待发、有备无患、具形欲反之势。此即为单推手之前手(搭敌之手)的心法要则和身具内含;而后手在前手肘下部横撑,其一为以作堵护防对方突进之备;其二为与前手同时作随跟之动作的肩、胯、身、头的整体劲练用配合;其三当放发时,后手以辅为用,作随时的辅益之备。在发力扔人时的放,可根据双方之势,在实战中有两则之选:一为主动而发,抢先、取优而用;一为缓为蓄备、收含运机,于客方欲放未发之间,或已发用之后,用功力、变化(力量方向、动作方向、角度、松紧、距离、长短、虚实。)求后发先达之机或接抗变势之用,抢放、突发以求敌进我迎的上乘之效,将对方扔飞放起。

双人推手功理练用,为动步双人试力之功。其与单推手相同处是均有接搭、听劲、控、定、放、发的义理。而双推手之功是以双方之间两手小臂互搭求功,在练用过程中,以手推、身动、步行为用,其功理练用心法要点在于手、身、步有机统一而为,故在未练双人互练之前,应以双推手试力和步法配合训练基本功(而单推手也应练单人推手试力功),由于双推手要手、身、步配合而练、而用,故单人自练推手试力功与步法配合之练尤为重要,此是双推手必练的心法之一;其二为神应重在求胜制敌,目应正视对方,而目注方位非单指对方头面之间,应以对方中线(身体的中轴线)为主,辅以余光看视对方全身各部间架结构的角度、距离、重心,以及两脚的前后站位、虚实等。在双人互推之中,以两手接触之点(小臂的接搭之位)听(了解)对方的劲力大小、力量方向、动作方向、长短、松紧、虚实、动静,以至对方双点的不同位置、变化、力量(劲力)等等。

而己方以重求力整、身松、肩催、步带、腿发、头撞的整体配合和各部分段、二争之机,从分合、提抬、卦偏、顶挤、欺压、按拉、扑撞、抖弹各种形式中求机达用;以头撞、身催、脚蹬、腿发、指达为发力之用;而备蓄中当以吸带、坐屈、含胸、紧背、松腰、溜臀、吸胯、顶膝、扣腿为要点;而撑指、顶腕、正头、竖顶、松肩、坠肘、含胸、圆腹为辅势;手臂的螺旋力、肩胯的扭转力、腿身的伸屈力、两手臂的循环力等劲力,在推手搭、控、定、放之中要有分用、统为择势达用的内含与神意之备、之用,以应机得势为适时至效达用;在致用时或为缓行突变、或为力摧欺取、或为就适应时、或为顺行反用、或为斜进直达、或为横偏正至、或为两向争放、或为踩进力摧、或为夺位冲撞、或为横扫偏划、或为先松后紧、或为定控放发,而功不在知繁多悉、用应以选精适求,故推手致用之功虽多,应对每一项练达出效之后而再研究它项,而诸项之中以适己而选、用,以效高而精求,故有“诸用应均悉,择式适己为”之论。即在功理练用中选其中适己之用为拳学心法之佳择。

一.推手中点的熟悉和应用。

1.让点:当基本圈熟练掌握进入攻防意识的训练后,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化劲儿守中,以应无穷”。当对方之力逼向我中线时,如不使之偏离,自身将受到威胁,但如化劲又犯了折腰的大忌。解决这个矛盾的方法就是让点。所谓让点,就是使自身中线让开对方的威胁,同时威胁对方的中线。这个让还包括闪和柔化之意。绝不可用手往中线两侧用力拉引对方,术语谓之“掰”,掰是失中的绝对力,应首先克服。

但应注意的是,基本间架和45度的斜面是不能破坏的,应从推手时就养成正确的习惯动作。当对方指我中线而进时,我平行四边形状态不变(以右脚在前为例),脊柱带动肩胯稍向左横移就使对方意力偏离了中线。如果对方继续前进,则借其失重之力突然由45度变为15度斜面(称小面)后挂,就可使其扑跌。一般情况下,对手会回蓄,我则随其而进,肩胯亦随脊柱复位,如此继续练习。初为横移,后应过渡为“圆移”,整体螺旋闪让。(在此需重申,技击时的让点原则亦同,只是速度快,发拳重击而已。所以,推手必须有实作意识。其它点的变化日后都要体现于技击应用,后不再叙。)

2.旋点:旋点有整体螺旋带动点的运用,也有点的局部应用,形式很多,在此仅举一例。

如上文所谈就存在一个问题,有些拳派的老手经验丰富,在前指时偷施“提前量”,即出手意力不指中线,而是指对方左肩(仍以右侧为例,以下皆同,简略)。当我让点时,正好被他指定中线。解决的方法仍然要遵循守中用中的总原则。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如双方对博,对方不打我中线怎么办?答案很简单,对方打我肩部,我变面(即闪化来拳)直接打他鼻子;对方不打中线,我不能手追手,应直接击他的中线。明白推手即实作就好办了。当自身之意力前去欲回时,对方推回,点上若“听”知其劲偏我左侧,即立即旋点拧腕(此状态更说明不能回手,如回手对方必须势直进左侧,极不易化)。旋点拧腕是由下向前擦其点下抖出,因其身正前仆,而我又未回,必正好中其下胸,整体随之前撞,将其发出,此时,因自身侧进和后手的习惯防护,根本不用考虑其指来的前手。同样,若遇对方专一爱用拙力下压而进,欲使我臂酸不支者,亦如此法,守中用中,因他打的是地面,更不需理他。拧腕弹指具有冷、脆、快的特点,此技名之曰“猫探爪”。如若推手时对方偏、压,可探掌施以问心掌。

另外,有些推手老手柔化功夫很深,即使被按住也能转腰而化,如若执着去推,必因其双腿大弯、下盘稳不易发起,而且他还会很熟练地化劲或手捋,使对手失重前栽。如遇这种情况,切不可孤注一掷,可故意加大按劲,让其扭化带捋,突然施以旋点。不过,不易前撞,因其是横力,故应向其后方施以挥浪发力。有时不用发力,旋点后他自己就右闪而倒。

以上所述,都是为初习推手者进行推手训练而用,若无功力,这些都是招,根本无用,只为解决初练时遇到的麻烦。进一步应进行实用性推手训练,这些训练皆为向实作中的半搭半断或先制后击过渡,主要有以下几项(此练习最好是同伴互练)。

3.定点:定点就是用点控制住对方中线,为发力创造条件,但定而不发,以防伤害事故。一般来说,如一方让对方定住,就应认输。定点有运动中定点和中线定点两种。运动中定点指在划圈时突然定住对方中线,对方化开为定点失败。定点要迅速,稍一犹豫就会使对方得以防护。其形体要求是身上一个大螺旋,带动手臂上一个小螺旋,手腕亦随之转动,将手突放于对方前胸,此是互推时作出的,实质上是一个蛇形手试力。如果按住中线对方欲化闪,应随其上抬或转身连续作螺旋,使之反抗之力反作用自身,这就需平时的听劲儿和“旋”的功夫了。另外,最好不要用手腕定点,突施定点时,应使小臂顺势擦对方之臂下滑,手按对手中线,小臂压听对方腕部,中节定点。

4.滑点:在推手过程中,突施栽锤试力,点处先向下方回挂,再滚肘擦滑其臂进入对方“防区”,注意实作时可发拳,但推手时应以掌按住对方前胸定点即可。

5.擦点:推手中突然用手掌擦对方小臂外侧而进,将手按在对方肘弯外侧,挤瘪其臂,左足左前方进步,捂按对方肘外侧,将其控制。

6.滚点:搭手时用大天星桩,手心向后外侧,在接触的同时,突然滚肘变为小天星,滑擦对方小臂直进,定住中线。也可以大天星桩的肘部去搭对方的腕部,刚接触即落臂滚肘定其中线。实作时以此法接手就是孙子兵法的“其势险,其节短。”

7.随点:随点就是不和对方发生矛盾,以跟和随对方的意图为主,此谓“顺劲”。这种训练有个原则,即主要目的是为使对方意图处处落空,并练出“听劲儿”。一块砖,一块石头容易扔出,一堆泥就可能不好收拾了。习者可以试一下,如果对方一挂,你不前松,他就会顺势借你后拉之势前撞;如果对方点上前挤,你就该侧闪或后撤一步使之落空,如果前顶他就会顺势牵挂,你将前仆失重。对方若左偏你应左上步松随,如若向右反劲,他就会顺势向右旋挂,使你身体不稳。练此不是为了“耍赖”是为了练出随点,日后顺其力随其动发力于对方。

随点的基本练法:甲乙双方以桩架对搭,如甲方先动,甲踩步前撞,乙以身带步横拉让开来力,但双臂随之同自身成反方向旋偏。如果乙向左偏,甲应向右上步同时撑肘;如向右偏,甲应向左方紧随一步同时撑肘。需要注意的是,甲撑肘是为了练随步随点,借力撑肘使乙失势即可,切不可借势撞击使练习无法继续进行。还有一点是乙方的偏挂不可有规律,一般是左一下,右一下,甲随之形成惯性也是左一下,右一下的跟。所以乙在偏挂时应先有规律,再突然打破规律,如连续向左挂二下或三下,或一直向右挂,再突然向左挂,以利甲的真正随点功夫的掌握。此训练甲乙互换练习,应闭上眼睛,只以触觉随点。在随点训练时,步法应随对方亦必须与对方同步,不同步无法紧随,但有了听劲儿基础后,此训练必须停止,尤其步法,在实作和推手中是不允许与对方同步的,与对方同步是原则错误。

8.放点:放点就是在双方高度警觉的闪让缠绕的动态中,突然把前锋手放在对方中线上(推手时多指胸部)。由于双方都在伺机而动,如一方欲动,另一方立即会闪让柔化,所以不容易按住对方,尤其是双方水平相近则更为不易,但也有规律可循,在此介绍常用的几种,供初学者习练。开始先不发力,双方先练放点,在自由的动态中进行放点训练。放点的变化有滚点、螺旋点和反点等等,在此,只介绍后两种。

9.反点:推手基本上是在托婴桩和大、小天星桩的变化中进行。如形成大天星桩时(无论位置在对方手臂的上与下),即可使大天星桩稍向外用力,给对方造成错觉,突然滚肘由反点变为虎扑桩按于对方胸前。如反点时顺其大臂内侧擦滑和身体的左反右进或右反左进则效果更好。

10.等点:分整体等、下肢等及上肢等。如对方进一步,我闪让一步,我进一步,对方也闪让一步,如果有意等点,对方进步时我向后撤步,但撤至与后足平行时却突然前去,由于惯性很容易使对方错觉。上肢等点最常用,由于四条手臂在不停地缠化,极易形成惯性运动,若果直接捂点,对方就会本能的柔化。但是存意等点时,在运动中一臂突然停止运动,此谓左动右不动,或是右动左不动,自身的一臂仍在随惯性运动,而不动的另一臂必然被对方的惯性动作带动,自己的意直指对方中线,由于突然的轻微停顿造成了主动等的无形状态,这只手随意急指必按住对方,实际上是对方把自己的手臂划到了他的中线上。

11.闪点:所谓闪点就是在闪开对方发力的同时运用三角步横拉竖撞。互推中,如甲方向前发力,乙方点上不动,以身带步横移让开来力,同时以正取侧,撞步而进,如果实作时攻守皆可灵活运用,称为“横走竖撞”。运用闪点切记点上不动,控制对方手臂不动,只以步动,要是手随之而动,对方必随之以应。

12.空点:空点属先化后发,但非手化,双手前指中线不变,如甲方发力,乙方含胸或散步,使之落空,紧接射腿前撞。

13.挂点:挂点有先挂后发与直接挂发两种形式。如甲方前撞,或以点惊乙方,乙方若前顶反抗,甲方可先挂后发,但不要挂对方前臂,应挂对方后臂,而且要向对方后腿方向横挂,对方后脚必起,急以整体撞出。如挂前臂,对方或跟进,或失重,容易造成把对方拉过来的状态,影响发力效果。如果是整体挂,绝对不可用点上挂,用点挂人是芗拳中原则之错误。推手时点的基本原则是不轻易动(劲大劲小要保持),而以身动、步动,点上不能让对方感觉到自身作任何调整,然后贴身放人。如果是挂点,点上只需上举即可,对方必反力向下,形成对抗(当然挂点最好的时机是对方前撞),突然顺势挂拉,对方必离地而起。挂点是另一只手微松,但点不能松。挂点时可随之前撞,亦可后撤一大步成伏虎式,需随机而动。

在此还要提到,挂点和捋、采、牵的要领和效果皆不同。挂点可向后下发力,也可为惊起或急偏,使对方失重。挂点时应加大摩擦,用小臂沿对方大臂摩擦而挂,摩擦力越大,效果越好。所以提醒初习者,在夏天推手时不要赤臂,在冬天不要穿羽绒服进行推手。

14.堵点:堵点的运用必须具备较深的功夫和听劲能力,不然将适得其反,此乃比较高深的推手技术。双方互推时,甲方突然发力,乙方不化不退,同时撞进,即谓堵点。因为功深之后,对方稍有变化即能觉察,爆发力必蓄力,局部发力的抽手动作即为蓄力,整体力的发放也需蓄力,而蓄力的刹那间已被觉察,这正是“整”的状态,这种蓄力时间较长的整体状态也是发力的最好时机。举个不文雅的例子,兔子若出窝即被堵住好抓,若跑出来就不易捉到。劲的发放如果也未等出窝先将其堵住,效果当然最佳。但是,若无深厚功夫,切不可用,因为听劲儿和反应稍慢,对方的力就已作用到自身了。芗拳前辈当数杨德茂先生堵点最准,常使对手本力和功力再大也使不出来。如果断手时运用堵点就更难,但效果也最好,术语称“接拳”。

五.推手的实战应用。

通过刻苦训练,即可明了推手之路线及自身的间架的配备,从而体会到对方力量之特点和变化及运用自身柔化之力的同时发力于对手,并有意识的通过点的感应与大脑建立起良好的联系,进一步锻炼整体的敏感性,在控制对方的基础上随机随势夺位放人,深入训练则可上升为接抢点的断手训练,使推手上升为断手制敌。其运用形式甚繁,在此亦只举两例。

1.裹践钻挺

双方对博,对手身手齐进,突起右拳狠击我的头部,我即起右足半步裹进,同时腰肌拧摆横摇,带动双臂猝然迎击,以手臂接点后,整体紧跟猛撞自身小臂,以裹吞之力先引旋而后钻挺,同时后手助力于前臂,对手必被点之拧旋锋面撞击而被拔根失重而倒地。此为原传的形意拳践钻裹的一身之法,亦为被动之接点发力。

2.探首入穴

互博之际,我以混元间架不管不顾,直取对手中线,双臂以虎扑之势护头而出,直劈对手面门,此谓蛰龙探首,对方必闪躲举臂护头,而我在落臂的同时,身形左右闪让而进,欺住敌之身侧,同时双臂与敌招架之接点处,横旋挂偏,双肘微扬,擦其臂下栽击其肋,敌必翻出。

如武友试艺,可改为偏挂后撞其臂将其摔出即可,此谓主动抢点发力。

重点提示:

推手是武学中至关重要的技法,关系到真正懂、听和运用拳学之力。故需严格训练和体认,最后还要强调一下推手中的几个重要原则问题,深望欲娴熟推手之技法的学友们重视:

1、双方搭手后,意力始终要指向对手中线,而同时必须时时留意让开自己的中线,绝对不能出现让对方把手触放到自己的中线部位,王芗斋先生对此异常重视,曾多次示教曰:“推时对手的手放在自己的中线上可以柔化,倘若实时,对方的拳头打在你的鼻子上,还能化吗?”

2、搭手时,绝不允许平肘(自己的胳膊失去斜面而横托对手之臂),更不许折肘(为了化力而使自己大、小臂的角度小于90度而失去间架,受制于人)。

3、退必高,进必低。对方来力应绷听蓄空,身形拔起,万勿收臂贴身而后是低坐,更不许扭腰失正。谨记要决,方能做到:“守中用中,不离环中,以应无穷。”

在特种作战中枪带为何至关重要?

哈喽,今天我们跟大家聊一聊现代特种部队人手一根的枪带。初始的双点带,没有调节功能,所以最开始士兵们并不喜欢一直把枪带挂在身上,只有在需要腾出双手进行操作或者攀爬的时候,将枪挂在身体侧面或者后面。

随后进入特种作战盛行,也就是短平快的CQB时代,MP5等SMG冲锋枪开始出现,相应的,被诟病为过度设计的三点带也出现了。三点带在枪上的锚点太多,虽然是可以调节,也可以换肩使用,但是当士兵身上有着整套装备的时候,容易产生勾挂风险。

三点带由于过于复杂,肯定是要被淘汰的,随后枪带根据使用场景出现了细分,出现了极度适合CQB作战的单点带,方便换肩,也支持特殊情况临时换手枪,不过单点的缺点也很明显,当双手离开武器时极度不牢固,在身前一直摇摆不定,所以当需要做下蹲拖拽或者攀爬的时候非常不方便,所以需要附加的装备比如泰坦收束带来保持武器稳定,这就变得相对复杂。

特种部队基于之前的经验,反馈给装备公司,设计出来这样的枪带,也是现在应用场景最多的战术双点带,可以在单双点的状态下进行切换,可以解放双手,快速切换副武器并保持在身边的稳定,可以通过快速的挂环从双点变成单点进行CQB形态,也可以变为双点方便携行,这种可调节的设计可以符合很多种使用方法,比如拉紧后稳定且减少占用面积,放长后可以自由换手增加武器持握自由度。

这种战术双点枪带深受现代特种部队作战人员的喜爱,这种可以调节的枪带系统由维京战术的KYLE LAMB设计出来,也就是久负盛名的VTAC枪带,随后各个品牌都出现了类似系统的战术双点带,由此可见这个设计的成功地位,但是每个品牌都或多或少进行了一些区别设计,美其名曰改良,其实万变不离其宗,就是加一个可变长度的把手,顶多在多加一个锚点可以快速组合变成单点带。

我手边的就是我经常使用的几款战术双点带,现在我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平时训练时的用法。

首先就是安装位置,通常前方我会安装在靠近鱼骨后端的位置,尾部安装在尾托上,即使临时找不到QD环或者链接装置,我也可以直接缠绕在鱼骨上,很方便,尾部同样可以直接穿在尾托上,像这样穿成环,在换肩的时候可以灵活运动。

当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习惯,有人会喜欢把前面的锚点放在靠近枪口的位置,虽然这样有辅助控制枪口指向的作用,但是对我来说会让我控制鱼骨周围的各种按钮的时候变得没有信心,而且有的配置我会把灯放在三点钟方向,也就是护木的左侧,这显然就会互相影响了。

然后就是我比较习惯的几种使用方法,通常我会将枪带从我辅助手的腋下穿过,拉紧后自然放下枪,这就是我在放松的时候的携行方式,而且这样也可以迅速回到射击姿势。

当我已知要进行射击,我会将调节带松开,进入准备状态,这样活动范围更大,也更有利于进行主副武器的转换。

当我知道有可能要进行换肩动作的时候,我会将辅助手抽出来,将枪带挂在脖子上,这样可以方便进行换肩的动作。

当我需要切换副武器的时候,我习惯将武器反折,这样枪带的张力会将武器紧紧贴住我的身体,减小晃动,并且为副武器的出枪留出更多的空间。

来到枪带最有用的作用,就是可以帮助腾出双手工作,假如地上有伤员,如果你直接将枪放下来,枪口有可能就会碰到伤员,造成危险,所以通常我们会要求枪要收纳到背后,这里就有了两种方法,第一种是枪口向上,这很方便快速,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枪口在弯腰的时候很容易扫到身边的人,而且当你需要将武器拿回来时也会容易扫到别人,我推荐的方法时先将辅助手抽出来,来到枪带的自由状态,辅助手握紧护木,这时主手绕过枪带,接过护木,将枪冲下放置到身后,这样的好处就是方便枪口管理,不容易误伤,其次就是拿回来的时候可以更好的管理枪口,更加安全。

枪带的出现让士兵对于枪的操作更多样化,也更利于在不同场景下的战术动作可以更安全,方便。

出品:科普军营

监制: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制片人:战钊

科学审核:费伯禹(军事内容资深编审)

科普主讲:李成辉(超级战术频道主理人)

导演:金赫

后期:李成辉

来源: 光明网

2024年动感单车怎么选?一次性看懂所有注意点(内含型号推荐)

这个问题考虑的点会很多,最先考虑的就是预算和需求。

整体来说国内动感单车行业是挺卷的,2000内基本能买到比较一些顶配的入门款,2000往上基本是专业级的动感单车了,除非你有特殊要求,不然多数情况下2000以内都够用了。

2000内又能分成3个板块,1个是低价区,即1000元以下,这个板块不是说没好机器,只是需要你花精力去选,但多数的体验感会略差。如果你的预算在这个区间内还想要好点的体验,建议直接选一些大品牌的动感单车,相对来说低价单车能享受到的下放技术也会比较多。

1000-1500基本能买到一些主流的入门款动感单车,整体体验感会比较好,基本都会适配智能软件。至于1500-2000部分多数就是入门款的顶配版,比如飞轮升级或者自发电系统升级后初期大致都会在这个价格内。

需求和预算大体也是相匹配的:

就用途和使用者来说,除非是自己用于高强度训练,不然多数1-2000价位内的入门款单车就能完全覆盖你或者家人的日常锻炼需求。

就占地来说,多数动感单车的尺寸占地大致都在0.6m2左右,算上活动的余量,只要能有1m2的空地,理论上各个价位的动感单车都能适用。如果你对占地有很大的执念,希望能控制在0.5m2内,那可以在1000元以下的价位里找到很多符合占地要求的产品,但相对来说整体使用体验可能不会太好。

动感单车该如何选购

说完选购前考虑的预算和需求,再来看下选购时具体到单一产品,我们得看些什么,我这边做了一张大致的思维导图,可以作为参考。

一、 硬件

在选购动感单车的时候总能看到很多硬件数据,测评也好,商品详情页也好,都在大段大段的写着自己的“硬件优势”。但什么是重要的?哪些又是有迷惑性的,似乎并没有商家愿意很直白的说明。我就先抛砖引玉下。

大件硬件指标

大件的硬件指标其实有很多,但我就先说下个人感觉比较关键的4点,飞轮、阻力系统、自发电系统和机身净重。

1.飞轮重量

飞轮这个点其实很有趣,像是多少公斤重的飞轮更适合什么人使用,每家都有自己的说法,甚至每个测评攻略说的可能都不太一样。到底是大飞轮好还是小飞轮妙,说来说去都没个很统一的定论。 确实,飞轮重量会影响最终的锻炼效果和骑行平稳性,但这并不是唯一的影响因素。事实上,在设计的时候很多硬件工程师就是在做取舍。飞轮重量小,锻炼效果不太好或者不稳定,那就加磁阻系统提升阻力,加厚底部支架增强稳定性。抛开其他设置不谈,死板地明确一个公斤数的飞轮适合什么样的人群,多少有点片面了。

就目前市面上的动感单车配置看,只要你不是完全追求强度,一般来说6-10kg之间的基本都很够用了。

另外飞轮有时候可能也是一些“使用噪音”的的来源,具体可见:

比如说使用了铸铁轮,那可能会在骑行时产生一些切割风的声音。但这个很难避免,就成本来说,要使用没有空隙的钢板轮成本会上升,所以多数2000内的动感单车都有可能产生类似的问题,不过一般硬件工程师在设计的时候也会做一些相应的设计来降低切割风产生的声音,而且声音在骑行时可能整体并不会很大。

(铸铁轮,图源网络,侵删)

如果你很介意这个声音,可以在选购的时候避开铸铁轮。2000元以上的动感单车,基本使用的都是钢板轮。

除了这些,飞轮能讲的点也有很多,像不同的种类、速比、动平衡等等,但限于篇幅,就先不展开了。

2.阻力系统

说起来,飞轮其实也算阻力系统的一环。一般来说,动感单车的阻力额外施加的磁阻或者刹车块摩擦力外,还有部分来自动感单车的飞轮惯性。但我们这就不再讨论飞轮了,主要来讲下阻力系统的阻力来源和阻力调节。

(磁阻系统,图源网络,侵删)

当前市面上主要的阻力来源就是两种,一种是来自毛毡之类刹车块的物理摩擦阻力,另一种是来自电磁铁的磁阻。前者多见于低价车型,其他车型的阻力主要都来自与后者,毛毡多只用于物理刹车。

就阻力调节来说,有三种形式,分别是机械调节、智能调节和EMS/数字智能调节。好用程度和成本都是逐级上升的。

所谓的无极变阻一般都是指机械调节,相对来说会比较常见,像是健身房里的商用动感单车多是这类形式,转动阻力调节杆即可调整阻力,调节杆的另一端连着永磁铁或者毛毡,磁铁/毛毡离飞轮越近,阻力就越大。因为应用这类调节方式成本会比较低,所以广泛应用在中低端单车上,像是1000及以内价位的动感单车经常能见到这类。

这类最大的缺点是并没有可量化的阻力等级,这也为什么被称为无极变阻的原因。由于是纯手动凭感觉调节,也无法与屏幕或APP进行联动,也很难把控合适的阻力,不太适合初学者。

如果你在1000元以上还看到类似的调阻方式,建议直接跳过看其他的产品。

智能调节更广泛的适用于市面上的入门款或者进阶款动感单车,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有智能飞梭,能通过飞梭/手机软件精准调节阻力档位。选购的时候只要是这类智能调阻的动感单车,问题一般不会很大。

EMS/数字智能调节可以看作是一种更高端的智能调阻,相对来说只用于高端机型,目前市面上在用的像是tango的一系列动感单车,最低价也都在5000往上了,大家稍作了解就好。

3.自发电系统

自发电系统属于动感单车的加分项,同系列的多数都有插电款和自发电款,前者一般会比后者便宜几百块钱。从便捷性角度看自发电会方便很多,如果你预算足够,更建议买自发电款。

4.机身净重

这点更多反映的是机身的用料和骑行的稳定性。相对来说机身净重越重,骑行越稳,价格可能也会越贵。正常来说,你的体重最好是在机身净重的3倍及以内,倍数越小,相对也会越稳,像是标价1000以内这个价位的,很多净重都只有20-25kg左右,如果你身形比较壮硕,最好是看下标价1000及以上的动感单车。

小件硬件细节

除了上述讲到的大件硬件之外,很多小件的硬件细节也是选购的重点。

框架结构

在选购的时候经常能看到一些商家说自己是H型结构,三角结构、N型结构等等,突出就是一个稳固,虽然事实上是有一定影响,但可能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与其过多关注整体结构,其实更推荐关注下飞轮部分的固定框架结构,因为在骑行时飞轮可以说是运动最多的一个部分。

最好是能选择右边那两种飞轮支撑悬挂结构,至于是否要选双点支撑,这个就看个人了。一般来说二代的单点支撑悬挂设计也够用了。

坐垫

坐垫可以说是目前商家在大肆宣传的一个主要卖点,大沙发坐垫、零压坐垫、蜜桃坐垫等等,广泛存在于中低档和入门款的一系列动感单车中,主体思路大概都是加大加厚。确实这类坐垫是有助于普通使用者延迟使用时间的,至于怎么选,个人感觉更多还是要亲身体验才知道,因为不同品牌在细节上的调校还是不太一样。但如果你追求高强度使用,这类可能就不是那么合适了。所以多数主打竞赛为主的动感单车,还是会以一些偏窄的赛级坐垫为主,大家选购的时候需要注意下。

把手

把手最好是选择常见的多把位把手,后续如果想换课程,动作匹配度上也会更高。特别是同价位里,最好不要选择一些比较少见的特殊把位。因为如果说这个把位没有特殊的动作设计,那大概率是为了掩盖某些单车本身的设计缺陷所以才使用的。

五金细节

五金细节大家平时可能都不太留意,因为对于多数动感单车来说,这块都是属于一般不会出问题,一出问题就是大问题的情况。

(图源网络,侵删)

包括的内容有很多,像是曲柄的厚度、工艺,轴承螺帽的细节,传动皮带的选择等等,具体就看产品详情页里有没有着重提到,理论上是细节越多越安全,但价格可能越贵。

二、 软件

软件上主要看4个点,分别是售后、适配度/可拓展性、丰富度和趣味性,前者主要针对品牌,后三者主要针对配套的app。

售后

售后这点没什么特别好说的,理论上是品牌越大,售后会越好,甚至有些大品牌会有专门的人员在各大平台上看有没有关于产品的负面,一旦有发现就会及时派客服跟进处理。目前国内比较大的三家动感单车厂商是麦瑞克、野小兽和keep,其他的还有佑美、易跑、西屋等,相对来说市占率会远小于前三者。

适配度/可拓展性

这块主要考量的是app是不是品牌自研的产品,如果是品牌自研的app,对于自家的硬件适配度会和可拓展性会更高。目前有些品牌会采用外包软件的形式来减轻app运营的负担,但整体软硬件体验就会有所下降,最容易导致的问题就是无法在课程中实现智能调阻。而且还要担心后续双方还会不会合作,所以更建议选择有自研软件的动感单车。

丰富度

丰富度看的就是对应软件的课程数量和编排质量,目前多数的软件课程都会融入hiit、tabata之类的高强度间歇性训练内容,提升燃脂效率,理论上大品牌的软件课程也会更多编排也会更好。

趣味性

趣味性更多看课程种类和软件模块,目前很多品牌的app里都有类似实景、直播之类的课程种类,还有些走的比较远的,会有游戏模块,甚至像麦瑞克有独立的自研游戏app。

产品推荐

个人会更推荐大品牌的一些入门款,这里就简单做些推荐,像是:

麦瑞克绝影one系列

属于麦瑞克家的爆款动感单车,升级几版,基本都有插电款和自发电版本的选择,最新版一般1500上下就能买到,在大促期间个别配置的甚至1000出头就能到手。(比如说插电款)飞轮重量在8kg,32档磁阻,最大承重120kg,净重在31.5kg左右。坐垫方面用的是大沙发坐垫,相对还是比较舒适的。

飞轮框架上采用了双点支撑悬挂,结构坚固,还有像是电动曲柄、锁定式螺帽、多槽静音皮带等细节。软件方面,有自研的merit超燃脂和绝影之竞做支持,整体的安全性和体验感还是有保障的。

野小兽m2m系列

m2m算是野小兽家之前m2升级版,目前只有自发电版本,顶配大体也能1500左右到手。8kg飞轮,100档的阻力档位,最高120kg承重,搭配他家的新一代专业坐垫,使用感上没什么太大问题。在除了m2m外,还有m2t可以看作是另一方向的变种。除了本身的动感单车功能之外还融入了力量塑形的功能点,但价格要比m2m整体贵1、200块,有兴趣的可以去详细了解。软件上用的是自研的yesoul,课程还是蛮不错的特别是直播课程,就是弹窗有点烦人,要是比较在意的话可能得注意下。

keep mini系列

keep的产品更追求小巧便携,有插电和自发电两个版本,顶配大概能1500左右拿下。6kg飞轮,18档阻力,29kg的净重搭配100kg的承重,整体更适合小巧体型的朋友。坐垫也是加大加厚的,宣称使用的是零压回弹大坐垫,如果你身形不是太大整体的使用感也不会很差。软件方面用的是keep,社区氛围会更浓烈,要是身形较小还喜欢互动感强烈的软件,那keep mini是非常合适的。如果是身材比较大,还想用keep的,那可以考虑下keep的进阶款clr,配置和承重会有所上升,活动价格大致也只要1700上下。

如果你的预算在2000内或者在1000甚至500以内,希望能买辆偏向竞技型的动感单车或者稍微能用点的动感单车,可以看下以下的推荐:

麦瑞克绝影X系列

绝影X可以看成是麦瑞克在入门款和竞技款之间的一个尝试,12kg实心钢板大飞轮,150kg承重,同样有双点支撑悬挂系统,机身净重在40kg左右,部分版本有时活动价能在2000内,顶配版支持±6°的扬升,要3000左右,个人感觉除非你很想尝试不然正常2000内的就够了。坐垫用的是大沙发缓释坐垫,另有有高韧防变形管塞、曲柄并紧螺母加固、笼式合金脚踏等细节,软件上同样是自研的merit超燃脂和绝影之竞,整体使用感上会略优于绝影one。

汗马系列

这个品牌的多数产品基本都在500左右,硬件质量上其实还算可以,就是净重大多在20-25kg左右,承重多数能到 120kg,基本是纯机械的无级变速。如果你实在预算有限,身材也不是特别高大,且对软件体验无感,那也是可以考虑汗马的产品。

以上只是个人的主观推荐,具体还是得根据个人的具体需求和预算去自行选择,希望内容能对你有一定帮助。

高档系统节能门窗

高端系统门窗

铝合金门窗品牌

铝合金门窗品牌

上一篇: 铝合金门窗原材料价格
下一篇: 铝合金门窗反复腐蚀怎么处理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