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底,麦当劳 (MCD.N)公布了季度营收涨幅高于预期,受益于国际市场销售强劲,尤其是英国和德国,这带动该公司股价上涨3.6%。
麦当劳全球最新成绩单
根据4月30日盘前麦当劳公布的2018年第一季度的财报,已连续十年实现同店销售增长的麦当劳,在2018年第一季度营收保持增长,同时涨幅高于预期。
数据显示,麦当劳净利润增长 13%,美国门店销量连续 11 季度保持增长。麦当劳本季营收为 51.4 亿美元,同比下降了 9%。但全球门店销售同比增长 5.5%,全球门店顾客数量同比增加 0.8%,连续 5 个季度保持增长,主要是英国和德国等市场带动的原因。而在麦当劳最重要的美国市场,门店销售同比增长 2.9%,虽然低于其全球整体表现,但仍然是连续 11 季增长。
国际领先市场的同店销售增长7.8%;这些市场包括澳洲、加拿大、法国、德国和英国。在美国本土,餐馆营收亦超过分析师预估,受益于菜品价格上涨,以及客流人数增加。
冰火两重天
虽然全球营收状况乐观,但是在中国大陆,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麦当劳无疑是全球连锁快餐第一品牌,但它明显在中国是落后了,不仅是第二,还是差距很大的第二,一定要想办法快速追赶超越。” 麦当劳中国新晋董事长张懿宸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表示。
由于消费者健康意识增强以及快餐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麦当劳的营收在国内出现了大幅度下降。从2013年至2015年,麦当劳的营收和净利润均出现连续下滑。
2016 年肯德基在中国连锁餐饮市场上所占份额是麦当劳的两倍,两者份额分别为 11.6% 和 5.6%。
另据麦当劳公布的2017最新财报数据 显示,全年销售额为228亿美元,同比下降7%,净利润51.92亿美元,同比上升11%。
可见,麦当劳是一直在努力着的,只不过总有意外。
眼下,麦当劳在中国最急迫的任务自然是开店,从一二线城市转向三四线城市扩张。
2017 年 7 月 31 日正式交割后,中信、凯雷和麦当劳成立了新麦当劳中国,新公司(也就是如今的金拱门)成为了麦当劳在美国以外最大规模的特许经营商,运营和管理中国内地约 2500 家麦当劳餐厅,以及香港约 240 家麦当劳餐厅。
按照新公司的发展规划,到2022年,开设新餐厅的速度将从每年约250家提升至约500家;35%~45%的餐厅将位于三四线城市,一直以来麦当劳在中国主力发展的都是一二线城市。一是速度的加快,二是商业地理的转移,这都意味着麦当劳要走出发展的“舒适区”:一二线和三四线城市的客人不一样,业主不一样,商圈特点和店铺成本架构都非常不一样,而麦当劳之前的人员配置和经验绝大部分是针对一二线城市的特点。为了迎合三四线城市消费者的口味,麦当劳也在一直努力创新尝试。
总在努力“讨好”的金拱门
在国际妇女节,麦当劳翻转标志性的金拱门,纪念全世界女性非凡的成就。不仅是店门口的招牌,连员工制服以及食物包装上的LOGO都翻新。此外,在妇女节当天,麦当劳社交账号头像也都倒立。
随后,该消息立刻登上微博热搜,只是一开始不明所以的网友看到意味麦当劳倒闭了。
2018年4月,麦当劳推出四川辣酱来迎合内地消费者的口味,虽然中国吃货们第一时间追风试吃“川味赞酱”后,但是大都表示味道一般。大多网友表示麦当劳似乎对川酱有什么误解。
当然,并不是每一次尝试都以失败告终。
2007年麦当劳在中国推出了外卖业务“麦乐送”——30分钟送达、24小时服务的理念即便与如今新兴的互联网外卖平台相比都很超前。
2017年全年麦当劳在中国推出超过70款新品,包括与海内外名厨合作的“星厨系列”汉堡与“那么大”系列小食饮料等。这些小食的口味在本土“汉化”上做的比较成功。
近日,麦当劳在为期三天的上海草莓音乐节现场,麦当劳设置了以明亮柠檬黄为主色调的“集装箱”造型品牌区。这是麦当劳在连接年轻人的又一次创新尝试。
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