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全面分析成立国家基站公司利弊铁塔公司成立意义

文/付亮

一、起因

4月29日,财经网发的独家消息《中国电信业将再重组 成立国家基站公司》引起了业界广泛关注。核心内容如下(按竞争情报摘要制作):

1、一个由三大运营商共同持股的“国家基站公司”已经敲定,注册资金百亿左右。成立后,该公司可能成为中组部任命一把手的第54家公司。新成立的超级基站公司,在级别上将与目前的三大电信运营商平起平坐。

2、参与国家基站公司筹备的中国电信集团核心人士表示,该公司第一阶段,将把三大运营商的新建基站、铁塔、管道都承揽下来,今后三大运营商不再自建基站,而是租用国家基站公司的基站,维护工作也交给国家基站公司。

3、按照政策层的规划,后期将逐渐把运营商的存量基站、铁塔、管道也装进这个国家基站公司。

不好意思地说,其他内容大多包含了相关人士的臆断,甚至观点是完全错误的,在竞争情报摘要中,只有全部删去。

例如:“鉴于未来三年中国正处于4G网络建设的高潮期,即使第一阶段只装入新建基站,国家基站公司的体量也相当惊人。仅中国移动,就规划在今年年底前建设50万个4G基站,届时均会装进新公司。”,目前中国移动的4G基站只有2G的四分之一左右,大部分4G新建基站,都为旧的铁塔等基础设施上加入4G的基站设备。就这些工作,完成50万基站都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如果此时重组,进行资源分割,很可能意味着中国移动4G建设步伐明显放慢,这与发改委、工信部非常看重4G牌照发放带动的通信业千亿投资对国家经济和信息消费的积极促进目的,正好相反。

二、现状

经过数次重组和政策调整(最后一次是2013年12月,中国移动全集团获得固网业务运营资格),基本形成三大运营商全业务“通才”竞争格局(三大对手最好是某些专家的观点,上次重组前,我的意见是保留网通,电信和联通合并,形成“2大+N小”的竞争格局)。

2006年,中国电信6省实业重点业务资产的基础上发起设立中国通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中通服),并于同年12月8日在香港成功上市。2007年8月31日,并入了其他13省(区、市)的实业重点业务资产。2008年4月3日,中国通信服务收购中国通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原国资委直管的)。中通服成立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在三大运营商网络基础建设运维中承担更多的工作,为达到这一目的,中国电信还将部分股份转给了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但到目前为止,中通服在业务扩展方面,并不顺利。

全面分析成立国家基站公司利弊

在基础网络共建共享方面,最近数年,工信部开了不少会,做了大量的工作,多省(直辖市、自治区)也出台过配套措施,但从整体看,共建共享进展缓慢。这一方面是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之间本就是竞争关系,另一方面,每个运营商都需要综合考虑自己的固网、2G、3G、4G,自身对一些电信资源的未来需求也非常大(如基站铁塔),而且还担忧不同运营商之间设备相互干扰。

三、共建共享效果差原因分析

我国的共建共享一直雷声大雨点小,究其背后的原因,大致包括:

1、监管长期不到位。运营商基站选址越来越困难,主管部门促进有限,运营商费了较大的力气搞定的基站站址,拿出来和其他运营商共享,肯定心不甘。

2、有限竞争市场环境下,网络覆盖质量已成为核心竞争力,而其中基站站址是影响网络覆盖的关键因素之一。

3、基站站址获取过程中,运营商承担的额外成本,在共享过程中无法分摊。

4、目前三大运营商都是2G/3G/4G同时存在,自身对铁塔需求都很大。

5、基站设备相互干扰问题,未能有效协调解决。

6、受采用2G/3G标准不同影响,更深入的基站设备共享大多难以实施。

四、可参考的国际动作

(一)Crown Castle

Crown Castle(冠城国际),全球最大的通信铁塔公司,最近的大动作,是在2013年10月,与AT&T达成价值48.5亿美元的信号塔出售和租赁协议。冠城国际将先期支付48.5亿美元现金,在直接购买600个信号塔的同时获得9100个信号塔的租赁和运营专有权。信号塔的租赁权平均为期28年,冠城国际将有权在租赁期满时以42亿美元的总价分别购买。冠城国际指出,目前每个AT&T信号塔平均仅有1.7家租户,并认为每个信号塔足够的容量来容纳至少1家额外租户。

(二)设备商代维合同

2014年4月,爱立信宣布,获得了一份为期五年的多厂商管理服务合同,以支持Telenor部署在缅甸的移动网络。

2012年12月,和记黄埔3英国公司将其在英国的核心网络管理合同授予了华为。基于这份超过五年价值约1.2亿英镑的合同,华为将为记黄埔3在英国的核心网、传输网以及信息和通信技术应用程序提供服务管理和业务运营。

五、成立“国家铁塔公司”利弊分析

利:由第三方承建铁塔,并向三大运营商出租,可有效解决铁塔拥有方既是租户,也是出租方的尴尬局面,可提高铁塔的利用率。

减少总铁塔数量,有望降低站址获取难度。

弊:铁塔公司作为第三方,收入压力小,没有网络建设的积极性,很难适应运营商4G建设快节奏的需要。

目前三大运营商在用基站站址数已超百万,目前运营商的4G基站很大部分也将在这部分站址上实现。如果这些基站站址不能向其他运营商开放,共建共享效果仍不明显。

受担心辐射影响身体等影响,部分地区铁塔建设困难,铁塔公司没有网络覆盖压力,并无解决积极性。

六、几个热点观点简评

1、成立中国基础通信设施管理局,负责全国基础通信网络(如基站、宽带设备、交换、传输设备等)运营商全部实行租赁,各地市分设机构由政府统一管理,人员事业编制,工资不得高于运营商平均公司,来源由各运营商每年或月上缴租赁费提成(不超过85%),资源租赁政府公开标价(根据各地资源情况可浮动15-25%)

微评:政府直接介入网络,是倒退,不符合市场规律。

2、财经网:参与国家基站公司筹备的中国电信集团核心人士表示,该公司成立后,第一阶段将把三大运营商的新建基站、铁塔、管道都承揽下来,今后三大运营商不再自建基站,而是租用国家基站公司基站,维护工作也交给国家基站公司。

微评:年内实施,移动4G建设目标肯定完不成,明年实施,新建基站已无意义。“将把三大运营商的新建基站、铁塔、管道都承揽下来”,已暴露中通服“通吃”三大运营商网络建设的野心。

3、财经网:“国家基站公司”注册资金百亿左右,可能成为中组部任命一把手的第54家公司。新成立的超级基站公司,在级别上将与目前的三大电信运营商平起平坐。

微评:已并入中通服的原中通建也归国资委直管,中通服升级到行政级别与三大运营商平,有可能。但如果没有排他性权利,服务商和客户难“平起平坐”,如果有排他性权利,拥有过多的行政职能,对三大运营商来说,是灾难(目前广电成立的国网公司,处境类似)。另百亿左右的资金,对通信庞大的基础建设来说,真的不算什么。

4、@人微言轻也要说:对目前热议的国家基站公司,本人有三点看法:一、由三家运营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一个基站公司,基本上是事实,据说报告己上去;二丶该公司主要是针对4G基站建设,而不包括存量基站资产;三丶该公司的成立是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延伸,而与所谓网业分离的改革没什么关联,不要做过分解读。

微评:报告上去到公司运作,需要时间,很可能错过中国移动4G基站建设高潮期。

5、@误入丛林的小灰兔:逆市场化?中国网络覆盖和通信质量远超发达国家是市场竞争的结果,按此方案以后有关网络覆盖和信号等方面的投诉谁来处理?

微评:应该向工信部12300投诉。

6、宁静思远-_-:基站作为独立公司运作存在问题,因为基站不存在小区竞争的问题(基本上都是不让装),碰到难啃的骨头,独立公司没有动力去解决,最终着急的还是三大运营公司。如果管线作为独立公司运作倒是有可能的,可以降低小区入驻门槛,当然也有可能形成新的垄断。

微评:前一句同意,后一句看监管。

7、只成立一个基站公司并不能彻底改革电信业,仍存在重复建设,全国消费者还是不能共享电信业快速发展的成果,工信部和国资委应抽调专家团,制定一个长期的、操作性强、又不损害国家和运营商、人民的利益的方案。

微评:适度重复建设并不一定是坏事。电信业改革应由发改委主导,目前产业专家非常稀缺,被有关部门认可的更少。

8、【通信业重大传闻:工信部或撤销三大运营商】据小道消息:为加快混合经济并鼓励员工参股,大力推进集约化与网业分离实施,明年下半年可能撤销三大运营商,新组建三个部门为:国家网络安全与建设维护中心(电信为母体);国家通信渠道服务管理中心(移动为母体);国家虚拟运营商运营公司(联通为母体)

微评:明显是假消息,工信部真的没权撤销三大运营商。三大运营商怎么也副部级,运营归国资委管,公司领导任命由组织部任命)

七、延伸分析一:网业分离

网业分离至少是十年前的提法,提出的原因是,一个运营商既有基础网络,又在网络上运营服务,很容易形成事实垄断(如电信联通的宽带),因此,就有专家提出将网络和服务分离,将基础网络限制在很小的范围内,由国家垄断经营,而在服务端引入更多的竞争对手。

基于网业分离,运营商重组不是像我国最近几次重组那样设想“建立几家实力相当的全业务运营商”,而是建立承认网络垄断,但将基础网络定义为基础服务,由一个公司经营,而更多的运营商通过租赁网络,提供通信服务以降低进入门槛(与现在的移动转售不同,这些运营商需有更多的资源),形成更有效的竞争局面。

但目前网业分离越来越难,原因是基础电信运营商正面临双重压力:一是来自设备商的更低成本的网络运维服务,二是来自互联网公司的OTT服务替代。基础电信运营商的生存空间正不断被压缩。即使想保持现有的经营业绩也很难,环境已经在逼迫这些基础运营商在电信服务之外寻找新的市场机会。如果这时将网络和业务分离,网络部分将更为垄断,而业务部分如独立,在OTT服务商的进攻下,日子会更难过。

八、延伸分析二:应对OTT

OTT对通信服务的替代趋势越来越明显,虽然远未到取代的时候,但即使如此,基础电信运营商也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原有的基础电信服务带来的收益增长将长期落后于GDP,运营商面临的问题是必须变革,寻找新的出路,或者说“去电信化”,或者是“融合通信”,这个方面大致应在移动增值以及对其他传统行业的改造上。

三大基础运营商要想保持原有的业务发展都不可能,除了OTT外,还必须面临两大压力,一是设备商转型,以较低的成本提供网络维护服务;二是虚拟运营商进入,将加剧竞争,分流业务,并加快资费下降步伐。

九、关于中通服和国家铁塔公司

中通服,2006年成立,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都是股东,但一直未能在共建共享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令人遗憾。

国家铁塔公司成立,是好事,但要想垄断新建基站的建设、维护,估计难。三大运营商都是股东,并不一定是好事,他们也都是中通服的股东。

十、关于下一次电信重组和电信业改革进程

从目前的竞争看,三大全业务运营商各有各的难处。这源于对重组时对未来趋势的判断失误,也与相关的配套措施未能及时跟进有关。从去年年初开始,通信相关政策进入小步快跑阶段,已有明显改善,但痼疾不可能简单根治,需要时间。但又没有太多时间,通信业已成朝阳产业,步入了成熟后期,如何在“信息消费”大潮,通信、互联网改变生活的进程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还需各方积极努力。

注:4月30日微博上有关国家基站公司的初步观点:1.铁塔等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是趋势,国际已有先行成功经验,但目前国内的共建共享政策效果并不明显;2.国家意志成立基础设施公司,很可能形成新的垄断和权力寻租;3.成立基础设施公司,并不能解决三大运营商基站选址问题,相反反倒可能影响4G网络建设进程。(完)

小型影像测量仪

光学测量仪器公司

高端光学测量仪器

上一篇: 【推荐】全面净值化时代企业理财好选择天弘安利详细介绍天弘基金是啥
下一篇: 【推荐】全面大涨原因找到了10多家基金火速解读2018什么基金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