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全面注册制下各板块IPO净利润有何变化同安基金

在今年2月全面注册制启动改革伊时,证监会提到,主板改革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将更加清晰,基本覆盖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

为验证这一资本市场展望,牛牛研究中心将就2023年以来A股各板块IPO上会企业进行分析,从行业及地区分布,财务数据,审核关注点三个方面来总结各市场特征,给拟IPO企业一些参考。

1

2023年至今IPO上会企业概览

截止2023年6月25日,今年A股注册制IPO首发上会企业共计194家,其中,165家通过,9家被否,15家暂缓,5家取消审核,通过率为85.05%。分板块看,主板通过率最高,为95.00%,其次依次为,创业板、北证、科创板,通过率分别为87.21%、83.78%和67.74%。

2

IPO上会企业分析

一、地区及行业分布

从地区分布看,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山东上会数量排名前列,上会企业合计121家,占比达62.37%。分板块看,主板、科创板、创业板上市第一梯队仍牢牢由广东、江苏、浙江、上海省份企业占据,北交所则展现新景象,山东、湖北展露头角,上会企业数量分别达到6家、4家,省份排名位列第一、第二。

从行业分布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和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上会数量最多,分别有35家、27家和25家。分板块看,在主板和北证,依然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和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上会数量排名前列;在科创板和创业板,情况稍有不同,体现在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上,行业上会数量稍有减少,取而代之的分别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通用设备制造业。

二、财务数据

从财务数据看,沪深主板的过会企业净利润普遍更高,其次是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的过会企业净利润较低。

1、主板IPO过会企业(标准1):最近一年净利润平均值为64,480.49万元

在40家主板上会企业中,有37家选择“标准1”,1家选择“标准3”,1家选择“注册制过渡期主板上市标准”。从审核结果看,选择“标准1”的37家企业,35家通过,2家暂缓,通过率94.59%;选择“标准3”和“注册制过渡期主板上市标准”的4家企业,全部通过,通过率为100%。

标准1规定,境内企业申请在上交所/深交所主板上市,最近三年净利润均为正,且最近三年净利润累计不低于1.5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不低于6000万元,最近三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不低于1亿元或者营业收入累计不低于10亿元。

数据显示,选择“标准1”的注册制主板IPO过会企业的最近一年的净利润,平均值为64,480.49万元。最近一年净利润最高值为845,813.54万元,最低的是6,840.54万元。

2、创业板IPO过会企业(标准1):最近一年净利润平均值为11,618.84万元

在86家创业板上会企业中,有79家选择“标准1”,6家选择“标准2”,1家选择“标准7”。从审核结果看,选择“标准1”的79家企业,71家通过,4家被否,3家暂缓,1家取消审核,通过率89.87%;选择“标准2”的6家企业,3家通过,1家被否,2家暂缓,通过率为50%;选择“标准7”的1家企业,全部通过,通过率为100%。

标准1规定,发行人为境内企业且不存在表决权差异安排的,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

数据显示,选择“标准1”的创业板IPO过会企业的最近一年的净利润,平均值为11,618.84万元。最近一年净利润最高值为55,297.66万元,最低的是5,322.87万元。

3、北证IPO过会企业(标准1):最近一年净利润平均值为6,871.44万元

在37家北证上会企业中,有36家选择“标准1”,1家选择“标准2”。从审核结果看,选择“标准1”的36家企业,30家通过,2家被否,4家暂缓,通过率83.33%;选择“标准2”的1家企业,全部通过,通过率为100%。

标准1规定,发行人申请公开发行并上市,预计市值不低于2亿元,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不低于1,500万元且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8%,或者最近一年净利润不低于2,500万元且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8%。

数据显示,选择“标准1”的北证IPO过会企业的最近一年的净利润,平均值为6,871.44万元。最近一年净利润最高值为19,100.09万元,最低的是2,641.00万元。

4、科创板IPO过会企业(标准1):最近一年净利润平均值为18,602.97万元

在31家科创板上会企业中,有21家选择“标准1”,3家选择“标准2”,2家选择“标准4”,4家选择“标准5”,1家选择“标准9”。

从审核结果看,选择“标准1”的21家企业,15家通过,3家暂缓,3家取消审议,通过率71.43%;选择“标准2”的3家企业,1家通过,2家被否,通过率为33.33%;选择“标准4”的2家企业,1家通过,1家取消审议,通过率为50%。选择“标准5”的4家企业,3家通过,1家暂缓,通过率为75%。选择“标准9”的4家企业,全部通过,通过率为100%。

标准1规定,发行人申请在科创板上市,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或者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

数据显示,选择“标准1”的科创板IPO过会企业的最近一年的净利润,平均值为18,602.97万元。最近一年净利润最高值为113,265.42万元,最低的是2,045.56万元。

三、审核关注点

从被否或暂缓企业审核问询看,主板主要关注板块定位、内控、信息披露等;科创板主要关注“硬科技属性”、持续经营能力、控制权稳定性等问题;创业板关注问题主要涉及板块定位、成长性、业绩波动等问题;北交所关注问题主要涉及持续经营能力、收入确认、业务合规性、募投项目等问题。

1、主板:关注一致行动协议、板块定位、信息披露

对于2家主板暂缓企业,监管审核问询涉及的关注点有:板块定位、一致行动协议、信息披露等。

案例1: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3/05/08上会,暂缓表决)

上市委要求发行人,结合所处行业特性、区域经营现状等,进一步论证说明发行人是否存在市场拓展乏力、跨区域发展障碍的风险,经营业绩是否持续稳定,是否符合主板大盘蓝筹定位。

2、创业板:关注板块定位问题、成长性问题、业绩波动问题

对于10家创业板被否(5家)和暂缓企业(5家),监管审核问询涉及的关注点有:板块定位问题、成长性问题、业绩波动问题、供应商依赖问题、股份权属问题、实控人认定问题等。

案例2、湖北汇**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023/03/22上会,被否)

根据发行人申报材料,报告期各期,发行人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24,987.14万元、18,052.59万元、32,260.83万元、15,560.09万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7.55万元、241.65万元、6,075.17万元、3,503.17万元。2021年四季度发行人营业收入为11,983.54万元,同比增长105.15%。

上市委要求发行人说明2021年四季度营业收入增长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存在调节收入的情形;说明报告期内业绩波动的原因及合理性;说明发行人主营业务是否具有成长性。

案例3、惠州市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3/04/27上会,被否)

根据发行人申报材料,张某、董某为发行人共同创始人,初始持股比例同为50%;张某、董某为发行人及其子公司提供多项担保和借款,董某配偶钟某为发行人提供多项担保;发行人、张某、董某曾与同安产业基金、柴某等9名投资者签署对赌协议。

上市委要求发行人说明未认定董某为共同实际控制人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存在规避发行上市条件或监管要求的情形,发行人控制权是否稳定。

3、北证:关注持续经营能力、收入确认、业务合规性

对于6家北证被否(2家)和暂缓企业(4家),监管审核问询涉及的关注点有:持续经营能力、收入确认、业务合规性、募投项目等。

案例4:湖北龙**股份有限公司(2023/06/20上会,被否)

报告期内,浙江凯*达及其关联方作为发行人第一大客户,发行人对浙江*栎达及其关联方销售数量、销售单价逐步提升,而江苏*凯将全面承接浙江凯栎达及其关联方的客户,浙江凯*达又为江苏*凯的少数股东,结合上述情况进一步论证江苏双凯不属于重要子公司的合理性。

4、科创板:关注板块定位、持续经营能力、控制权稳定性

对于6家科创板被否(2家)和暂缓企业(4家),监管审核问询涉及的关注点有:板块定位、持续经营能力、控制权稳定性、应收账款、合同负债会计处理等。

案例5: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3/05/09上会,被否)

上市委要求发行人说明公司核心技术的硬科技属性、差异化竞争的有效性。结合公司报告期持续亏损、净资产大幅下降等情况,说明公司经营能力的可持续性。

END

(转自

牛牛研究中心/腊甜

自动测量

影像仪器ogp

影像测量测试仪

上海影像测量仪特价销售

上一篇: 【推荐】全面注册制下IPO上市条件上市公司条件需要多少钱
下一篇: 【推荐】全面注册制下怎么买基金富基金价格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