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在 2018 年巴黎时装周中,李宁凭借
中国风和时尚元素兼备
的服装设计,刷新了外界对它品牌形象的认知。
再加上日后乘胜追击,掀起了一股接一股国潮风,逐渐成为当之无愧的国潮圈的扛把子。
然而就在近期,当了四年“国潮之光”的李宁,却翻车了,沦为人人喊打的“国嘲”。
所到之处,铁定会有一句
“我把李宁当国货,李宁把我当大佐”
刷屏。
上个月月末,李宁举行了“逐梦行机场大秀”,发布了大量新品,不过在当时无人问津。
可是后来,有网友把其中几组服装到了微博后,却引发了大众的关注。
大量网友觉得,这组服装从配色到设计,流露出一股浓郁的异味:
什么逐梦行,明明是倭寇风,这难道不是日本军装吗?
如果说,只因为军绿色的配色就和日本军装挂钩,未免有些牵强,但带着耷耳帽帘的帽子,就很难不让人产生联想了。
这顶帽子的造型,和印象中日军的“屁帘帽”,颇为相似。
不知各位老铁看了之后有啥感觉,反正我看了第一眼,脑海中就浮现出来了潘长江老师塑造的经典荧屏形象。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场轩然大波就此而起,李宁瞬间被推到风口浪尖之上。
无数网友涌入李宁官方微博的评论区,留下质疑、指责、调侃的言论:
“这几件衣服的设计,怕不是从日军的军服上找的灵感吧。”
“作为国货的李宁竟然搞“鬼子风”?谁看了不想说一句八嘎。”
“宁桑,故乡的樱花开了。”
就这样,李宁陷入了被群起而攻之的局面,“抵制李宁”的声音甚嚣尘上,不少人都放话“此生不再买李宁”。
倘若谁为李宁撑腰,就会被扣上“控评、收钱”的帽子。
按理说,惹出这么大的是非,李宁公司的团队应当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
诚恳发表声明、耐心解释情况,从而平息大众的怒火、尽可能挽回品牌的口碑。
事实上,李宁也确实迅速做出了行动,只是所做的一切,都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反向操作”。
面对愈演愈烈的舆论,李宁采取了“斩立决”的措施。
一些在微博上发谴责李宁的帖子,被以侵犯名誉权投诉。
而面对铺天盖地的指责,李宁执行董事则发图内涵。
晒出了解放军战士、古代士兵、雷锋、保尔・柯察金的照片,似乎是在暗示网友孤陋寡闻。
甭管是投诉删帖,还是此时无声胜有声,都是顶风而上的做法。
想让大众闭嘴,是不可能的事情,网友们仍然怒不可遏,持续爆破李宁的微博。
与此同时,李宁电商总经理还整出更骚的操作,发了一条朋友圈,把矛头直指网友:
中国消费者不懂文化,误解了他们的创意。
前有句张小泉总经理说中国人不会用刀,后有李宁电商总经理说中国人缺少文化沉淀......
我的天!中国消费者就这么惨吗?
这些品牌,一边摆出消费者至上的姿态,费尽心思赚取消费者的钱;一边又露出高高在上的姿态,看不起消费者。
甚至在消费者指出问题时,不及时去解决,反而妄想教育消费者一番。
这就是传说中的,
不解决问题,去解决提出问题的人吗?
伴随着这三波火上浇油的反向操作,李宁“国潮之光”的光环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国货之耻”。
凡是有“李宁”这俩字出现的地方,“倭寇”、“鬼子”、“大佐”等指代日本的词汇必定如影随形。
此外,有人扒出李宁现任高管是日籍华人,曾经在优衣库任职,就更让大众觉得李宁在“夹带私货”。
最终,不知是被舆论骂怕了,还是扛不住股价的崩盘,李宁官方发表了一篇声明。
解释称:飞行帽的设计源于中国古代头盔、户外防护帽及棉帽,和日本没有丝毫关系。
虽说李宁官方给出了声明,但因为姗姗来迟,再加上颇有些被逼无奈的意思,注定难以让大众接受。
大家气愤了好几天,你不但不回应,还偷摸作对,最后想靠一纸声明就打发了,天底下没有这么好的事。
诚然“互联没有记忆”的特质得到过无数次验证,但总有人会记得,万一哪天又重蹈覆辙,就会再度化作助燃怒火的柴火。
就算这次耗过去了,也为以后埋下了隐患,当然了,这也不是李宁第一次引发众怒了。
李宁的股价
在舆论发酵数日后,李宁于19日发布官方回应致歉。但资本市场并不买账,当日公司股价下跌超过6%,报收52.95港元。20日开盘后,李宁的股价再度继续下探,盘中最低下探至48.55港元,报收50.8港元,下跌4.06%。另一家头部公司安踏(02020.HK)则在盘中冲高至78.25港元,报收76.8港元,微涨0.79%。
这场舆论风波让李宁近两日的股价跌去10%,市值蒸发150亿港元。
在此之前,李宁近几年的发展可谓顺风顺水。2018年李宁登陆纽约时装周,子品牌“中国李宁”走红。由此,这家公司以“国潮”形象再度走入年轻人视野,成为国产运动品牌的代表。
此后,李宁进入快速增长轨道。虽然从整体规模上来看,李宁排在安踏之后,但安踏是一家多品牌集团,而李宁则长期主打单品牌策略。
第三方对于单品牌市占率维度的调查数据显示,李宁品牌在2021年时的市场占比为7.7%,仅次于耐克(17.3%),以及阿迪达斯(13%)。这意味着,李宁公司仅靠单品牌就已经逼近两大国际运动品牌在中国的影响力。
2021年,李宁营收首破200亿元、净利突破40亿元。或得益于业绩的增长,李宁也开始试探市场往高端线发展。
2021年11月,李宁正式发布全新独立运动时尚品牌LI-NING1990,强调“经典回归”“初心不变”等概念。据官方透露,该品牌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创始人李宁的运动生涯,以“冠军金牌”,“领奖服”等元素为主。
作为公司首个自主孵化的高端品牌,根据官方渠道公布的价格,LI-NING1990产品售价大多是“中国李宁”产品的1.3倍-1.5倍,其中,女款羽绒服最高售价为3899元,男款羽绒服最高售价为4299元,另外一款春季男士外套售价3990元,春季女士外套售价3399元。在北京、武汉、沈阳、南宁与重庆开设5家线下门店后,LI-NING1990于今年3月在天猫开设了线上旗舰店。
品牌价格的“水涨船高”,曾被不少网友“吐槽”高攀不起。
虽然在过去两年中,李宁在价格定位等问题上曾引发过一些争议,但公司的整体销售一直保持增长。哪怕经历了今年的疫情,李宁的销售还是高于国内整个鞋服行业的平均水平。
上半年,李宁营收124.09亿元,同比上升21.7%,市场占有率上升至8.2%。10月19日晚间,李宁发布第三季度的运营数据,截至9月30日,李宁销售点(不包括李宁YOUNG)整个平台的零售流水同比实现10%-20%中段增长。李宁的销售点数量(不包括李宁YOUNG)共计6101个,较上季度净增加164个。
在鞋服行业独立分析师程伟雄看来,李宁确实是抓住了此前国潮热的机会,做出了成绩站稳了脚跟,但在此次意外“翻车”后,相关高层更需要谨言慎行,珍惜维护企业自身价值与形象。
艾媒咨询发布的《2022年中国兴趣消费趋势洞察白皮书》提及,年轻消费者是国潮消费的重点群体之一,具备崇尚传统文化、喜爱复古元素等消费特征。服饰品牌在对传统文化的设计运用上,要聚焦正面素材,搞时尚文化要用浅显易懂的内容,这样对消费者更友好。
“如果设计师自己都不知道在表达什么,只是给时尚贴标签,碎片化地运用传统文化元素,就容易造成误解。” 程伟雄表示,此外,年轻消费者对品牌忠诚度有不确定性,本土品牌抓住了国潮的机会,更要谨慎维护自身价值与形象。此次舆论风波在于内部管理出现了问题,设计之初的审版是品牌很重要的工作,出现引发争议的设计却没有审核出来,暴露出商品企划、设计管理的问题。
我相信李宁经过此次事件的教训,总结分析,在国潮支持会做的更好、更强。股价也会慢慢的回归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