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计有很多小伙伴和我一样,有二三十张信用卡,而且这些卡都是不同银行的,好像每家银行都能参加活动,甚至有一段时间申请信用卡已经成瘾,似乎只有多一点信用卡,在发生生活危机的时候,自己才有实力和经济去抵抗,其实信用卡也不是越多越好,而且也不应该“嗟来之食”、“来者不拒”,盲申信用卡,真的是病,需要治啊!
盲申信用卡,被拒还不知道“为啥”?
如果你申请的银行信用卡张数太多,那么银行就会认为这是“多头授信”,也就是说,你申请的太多了,给我的爱,你也给了别人,那我就不爱你了,别以为这只是小女生的思维,其实银行也是这样的,谁知道你申请了那么多额度,是不是要跑路啊。
所以在“盲申”信用卡的时候,也是要按照这个“鄙视链”,尽可能的分散开来申请,否则盲申之后,就会被部分银行拒绝。
按照难度系数,应该先申请这种拒绝盲申的银行,也就是先申请难一点的银行。具体的梯队顺序应该是这样的:
最不容易下卡的银行:
工商、交行、建行、农行、招商、花旗、渣打银行;
第二梯队不太容易下卡的银行:
工商、中行、浦发、中信、平安、广发等商业银行;
第三梯队不讲究这些,申请就能下的银行:
民生、兴业、北京、上海、地方的商业银行等。
其实按照道理来讲,这些银行只要审核你的资质合格,都是能下卡的,但是部分银行确实比较矫情,你盲申一堆,人家不给你过也是正常的。如果同一个时间内,集中申请,盲申,想着同一个时间一起申请,额度说不定下来的就多了,但是事实是,同一个时间内会有多个银行一起查看你的征信,结果可想而知了,盲目的多多申请,结果就是悲剧的,可能一家都不下来,金融机构看到客户的征信报告被多家机构在短时间内频繁查询,第一反应就是该客户可能存在资金紧缺的问题,急需要用钱。那么,无论此时他是申请信用卡还是办理贷款,都容易被拒之门外,而且临时用钱的临时额度多,下卡的可能性也会少了。
所谓的以卡办卡,其实就是先申请额度高的,不限制卡片数量的,这样有梯队性质的申请了之后,卡片的额度和数量就都能得到提升,且比如交通银行、建设银行,初始额度很重要,如果你一开始的额度只有一万块,那么后面就算申请的比较顺利,每次也是一千、两千块的提升,所以提额也是比较慢的。
而比如平安银行、民生银行,是可以依据交通银行的额度,来给你审批的,最少是会参考的,银行之间的评分系数也有参考。
最差的就是先办理了地方商业银行,然后额度又很低,那么以后想要提升额度,就比较难了,但是如果先办理难的卡,后面再以卡办卡,办理商业银行的卡,最后才是地方性银行的卡,最后的额度会比盲申一堆,好很多。
信用卡申请卡片的数量其实没关系,但是顺序很重要,信用卡的透支行为本身就是在负债,如果负债的比例太高,是很容易被拒绝的。所以不管什么时候申请贷款,消费分期,都要保证在月薪的一半以内,控制负债比例。盲申之后再大额消费的同时,还申请大额的信用卡,这就是最愚蠢的行为了。
你有盲申的经历吗?结果理想吗?一起留言谈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