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5日,苏州金龙供应链金融平台顺利上线并开出该平台首单数字化应收账款债权凭证“金龙融单”。
据了解,该平台或为数字债权凭证领域首个客车制造行业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
11月30日首钢物贸公司在首钢供应链金融平台上开出首张“首钢京票”,面值2000万元。
自此,首钢供应链金融平台正式上线运营
。
据了解,首钢京票成为北京市属国企第一家可开立供应链多级流转债权凭证的国有企业。
此外,小供了解到,远东宏信上线了“医信”供应链金融产品,借助医院作为核心企业的信用,嵌入经营链条,成功解决了产业链上游企业的资金需求。
截至近日,远东“医信”上线仅一年,已完成注册的医院及供应商超300家,
为产业链上中小企业提供了高效的资金支持,“医信”也已逐渐变成公司医院类客户的支付习惯和供应链管理工具。
今年以来已有多家各类背景的数字化应收账款凭证(“信单链宝”)上线。据小供不完全统计,目前市场上已有超过300家各类“信单链宝”类平台,部分统计如下:
数字确权凭证产品的发展历史 并不长,第三方平台带动了产品模式的快速推广、技术的不断更新和业务的迅速壮大。
有意思的是,目前行业内头部的几家机构均诞生于2015至2016年间,更为巧合的是,上海票交所也诞生于2016年。
深思其中原因,数字确权凭证诞生之前,以纸质承兑汇票为主要载体的信用结算模式,由于风险频发(如农行“报纸”票据诈骗大案),
一方面推动了监管机构对于票据电子化的探索,也催生了市场机构对应收账款电子化、数字化的探索,
基于此电票得以快速推广,票交所应运而生,数字确权凭证也自此拉开了快速发展的序幕。
这么多的平台的存在,可以说推动了数字确权凭证领域的充分竞合。一方面,不同背景的平台,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的同时,向外积极延伸,纷纷打造开放平台,如核心企业平台与银行平台对接,银行平台与三方平台互联。另一方面,无差别、同质化的产品也导致了平台间的低价竞争。
如何在红海中脱颖而出,小供认为:
一是,要坚持合规发展。
要充分领会各级监管部门的监管精神,以此为基础推动平台的发展,坚持建设“开放、共享”的供应链金融平台,切实助力供应链实现供应链整体的降本增效。
二是,坚持产品创新。以三一金票为例,通过推动“金易换”资产池质押业务
,推动凭证与其他金融资产的转换,促进凭证流通。
以西电金单为例
,以凭证为基础,通过ABS在市场利率下行的情况下,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多元资金方,引入低成本资金。以比亚迪迪链为例,
引入现金折扣
,
实现了无账户限制、无需合同发票、无需签收凭证以及低的折扣率
。
三是,深入扎根行业
。扎根行业,并结合特定行业的真实需求和结算交易习惯,对产品进行适应性改造和调整。
四是,注重运营服务
。注重对平台用户的深度服务,联合专业运营服务机构,提供高效优质服务。